公文写作教程:第三章公文的材料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4:02 11:14:4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三章 公文的材料


第一节 公文材料的含义和作用

一材料的含义和类型


(一)材料的含义
材料是构成公文的要素之一。凡是在公文写作中用来提炼主题和表现主题的事实和观念,都 是材料。没有材料的支撑,主题无法成立,更谈不上有什么说服力。
提炼主题时使用的材料,数量众多,它们未必都会被写入公文去表现主题。但是,即便没有 被选入文章去表现主题,它们在提炼主题时起过的作用也不应该被忽视。没有充分的材料, 正确的主题就不可能产生,这是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的道理。
(二)材料的类型
材料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事实性材料和观念性材料。
事实性材料指客观存在的现实事物,主要包括人物、事件、事物、现象、统计数字等。事实 性材料可以通过直接实践经验获得,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或其它信息载体获得,如从总结、 报告中得到。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摆事实,讲道理”,可见在写作中,事实性 材料有着重要的地位。
观念性材料是作者从别人那里引用来证明自己观点的理性认识。这些理性认识一般都在实践 中经过反复验证,其正确性得到了人们的公认。观念性材料主要包括科学原理、定义、名人 名言、格言谚语等等。观念性材料由作者通过学习、阅读来获得。
不论是事实性材料还是观念性材料,都可以因形态、性质、来源的不同,再区分出两两相对 的类型来,主要有:
个别性材料和综合性材料
单独存在的事实或个人的观点,用作材料时都是个别性材料。综合起来加以认识的普遍现象 或公众观点,用作材料时就是综合性材料。在公文写作中,个别性材料显示局部,综合性材 料显示整体,一般需要结合起来使用。
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
与作者的写作行为共有一个时代背景的材料都是现实材料,在以前的历史时期中发生和存在 过的事实和观念,都是历史材料。不过,这种区分只是相对的,对不同的文体而言,现实和 历史的含义会有所变化。譬如总结类公文,当年的事实和数据是现实材料,往年的事实和数 据就会被看作是历史材料。
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
与作者的观点相一致的材料是正面材料,相违背的是反面材料。不过,由于作者的观点在没 有确定之前是不断深化和变动着的,有时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也会发 生转化。即使可以确定是反面的材料,也有占有的必要,因为论述时的对比和假设,都需要 有反面材料参与。
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来源于作者的直接生活经验的是直接材料,通过各种渠道间接得到的都是间接材料。真接材 料最为真实、生动、可靠,但数量有限,仅靠直接材料写作,内容必定十分贫乏。公文写作 ,运用间接材料比直接材料还要多。需要提醒的是,运用间接材料时,要对其真实性进行鉴 别,一些道听途说的材料,无法验证其真实性,不能写入公文之中去。

二材料的作用


(一)材料是观点赖以产生的基础
前面我们提到,主题的提炼基于深入的实践和丰富的材料,那是从主题的角度去看材料在提 炼主题时的作用。现在转换为从材料自身的角度去看,不仅主题本身,主题所统帅的所有的 下位观点,也都是通过对材料的分析、鉴别、综合、归纳之后产生的。材料在多数情况下属 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这样的感性认识积累得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 ,这就是思想。”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没有材料做基 础,观点无从产生。
(二)材料是表现观点的支柱
材料不仅是产生观点的基础,也是表现观点的支柱。已经形成的理性认识,固然可以进行抽 象的、孤立的表述,不过,这样表述出来的观点,不能被读者所认可,因为它没有得到证明 ,它的正确性是可疑的。在具体的文章中,观点不能孤立地、赤裸裸地存在,它们必须由充 分的材料来证明、来支持。
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在表达的过程中,思想又有进一步的深化,这种深化必然会造成文章 内容的转移、改变,文章的质量在这种转移、改变中得以提高。究其根源,还是由于作者对 材料有了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第二节积累公文材料的方法和途径


一观察


(一)什么是观察
想知道什么是观察,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知觉。
人有着五种基本感觉器官,就是眼、耳、鼻、舌、身,分别获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肤觉。人通过感官对事物的多种属性所进行的整体反映,叫做知觉。人对客观世界的知觉 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之中,即使是睡着了,大脑休息,感官仍在工作。这使人们能够源源不断 地获得对现实世界的最新反映。
观察,就是人对某些事物有选择、有目的、有计划的,伴随着理性思维所进行的知觉过程。
观察与一般知觉的不同就在于它是受意识控制的。观察对象的选择,观察目的的确立,观察 的发动、制动及其质和量的控制,都在观察者的意识控制之下进行。而且,在观察的同时, 观察者要对知觉信息进行分析、鉴别、综合、归类,确认各种知觉信息的价值。因此,我们 说观察是伴随着理性思维的知觉。
虽然观察的能力人人都有,但是,要想获得高质量的观察结果,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鲁迅先生曾把观察能力视为文学创作的基本能力,他说:“如要创作,第一要观察。”鲁迅:《给董永舒》。法 国作家福楼拜在指教莫泊桑时曾要求他经过观察后“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 它前后的五十匹是不一样的。”《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春风文艺出版社198 0年版,第396页。当然,这些都是文学创作中的观察,讲究细节化和形象性 ,公文的观察是科学性的观察,与之有所不同。但是,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中获得写作材料 ,这一点对任何文章和写作来说都是适用的。
(二)观察的方法
在观察中,可以对事物的整体进行把握,这称为总体观察;可以对事物的某一局部和细节进 行审视,这称为细节观察;可以在观察时有意识地将同类事物进行同中求异的比较,或者将 异类事物进行异中求同的比较,这称为比较观察;可以仔细辨析一个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这叫做进程观察。
不管是何种观察,都不会满足于对事物外部形态的感知,都期望透过现象把握本质,通过现 状认识发展规律。因此,观察都有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入过程。

二调查


(一)调查的含义
“调查研究”是目前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语。那么,什么是调查?
调查就是通过到现场实地勘察、找知情人询问、通过问卷获得数据等方法,对某一情况进行 了解和认识的过程。
我们的国家目前是在前无古人的情况下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现实中新的 情况、新的问题不断发生,因此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也就格外突出。党和国家都要求各级干部 要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机关里甚至设立了“调研员”的职务,足见对调查研究的重视程 度。对于公文来说,调查比观察的意义还要突出。毛泽东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这话对于公文写作来说,可谓 至理名言。
(二)调查的形式和方法
调查的形式有多种,主要是:
普遍调查
就是针对某一课题,在某一范围之内对相关对象全部进行调查,如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森林 病虫害普查等。这种调查形式,全面、准确,但如果范围稍大,就特别耗时耗力耗财,所以 ,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不多。
重点调查
在普遍调查不可能实施的情况下,只对影响全局的重点对象进行调查。这种形式切实可用, 但不如普遍调查准确。
典型调查
选择同类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进行调查,再由典型推知全体。这种调查成功的关键在于典型 的选择是否准确。
抽样调查
为了避免因偏见而导致选择的失误,可采用抽取若干样本的方式来选择调查对象。这种形式 虽可避免主观好恶对选择对象的影响,但抽取出来的样本很可能不均衡,与整体状况有差异 。特别是最简单的随机抽样,造成误差的可能性更大。
以上是调查的形式,下面再介绍一下调查的主要方法。
现场勘察
亲自到现场去,直接进行观察,甚至长时间地在第一线“蹲点”体验。用古人的话说,“绝 知此事要躬行”,这种方法深入、可靠,但限于条件,对具体的调查课题而言,未必都可行 。
个别谈话
找知情人进行交谈,让对方提供有关情况。谈话时要注意态度和方式,使对方能够畅所欲言 。
开调查会
找若干知情人开小规模的座谈会,与会人在会上提供有关情况。选择的与会者应该是各种不 同类型人群的代表。
问卷调查
事先拟出问卷,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参与调查的人给以回答,一般不要求答卷者署名,以保证 能够说真话。问卷调查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问题的设计。



相关文章


公文写作教程:第七章行政公文和党的公文概述
公文写作教程:第六章公文的表达方式
公文写作教程:第五章公文的语言
公文写作教程:第四章公文的结构
公文写作教程:第三章公文的材料
公文写作教程:第二章公文的主题
公文写作教程:第一章公文概述
《秘书心理学》第十二章:秘书心理健康的实现
《秘书心理学》第十二章:秘书的心理健康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