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欣赏:内蒙纪行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4:10 07:26:4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四月三十日,北京西客站,天气 晴 气温 27度
  这一天下午4:40从北京大学旁的麦当劳出发,到西客站乘下午六点半开往包头的517次列车.旅行社的导游要求我们5:30在西站一楼大厅集合.集合后,每人发一张站台票,准备上车使用.导游向我们解释:因为旅行社已经跟列车疏通了关系,可以上车后补买硬卧车票.可是,因为这一举动,在进站时果然发生了惊险的一幕:检票员刚放过几个送人的,发现后面几乎所有人都手持站台票,惊呼:“怎么全是站台票?”于是,把栅栏一关,门一锁,就不让我们进站台了。导游好说歹说,也无济于事。我想:“不会这么背吧?”但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检票员仍然无动于衷,我们是一个14人的团,后面还有65人的大旅行团。真是急死了。终于,来了517的一位列车长。我们才得以进站。上车后,又暂时没有补到票。我们一群来自北大、北外、北语、人大、首师大、公安大学、复旦的学生只好先坐着聊天。于是,认识了三天的旅伴。
  5月1日 晴 气温 28度 呼和浩特
  在火车上睡觉的时候渐渐感到身上有些凉了,我不顾毛毯的肮脏,抓过来就盖上了。心里暗暗高兴:“终于来到了蒙古高原!” 一觉醒来,我们已经到了呼和浩特。一个姓包的蒙族导游将睡眼惺忪的我们带出了火车站,来到附近的一家旅店里梳洗、吃早点。包导为人很随和,干练,安静,而且书卷气很浓,是内蒙古师范大学英语系的高才生——导游不过是其兼职工作而已。在以后的三天里,他和我们这些学生相处得很好。早餐我们尝到了蒙古特有的奶茶:清香、咸淡的一种奶味,尝不出有砖茶常有的那种酸涩。稍事休息,我们就乘上17座的南京依维柯面包,离开呼和浩特市区,到90公里以外的草原上去了。这时天已经大亮,呼和浩特市内人流见多,一个仅有65万人的小城开始了它喧嚣的一天。特别是五一节的到来,仿佛让它显得稍稍有些忙乱,说实话,跟我们在任何一个城市的近郊区的感觉没什么两样:世俗、不整洁、但是很真实。一点看不出来这是海拔1400—1700米的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区——包导略有些伤感的对我们讲,呼市目前只有17%的蒙族人了——汉化太严重了。驱车近4个小时,车上的人都几乎睡翻过去,到11:30左右,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这是一个以草原为基地的度假村。如果光看这个地方的规模,你一定会想到“广袤”这个词,因为的确是一望无垠,远方就只有天地,除此以外就是空旷。但是,让几乎所有人不满的是,这片土地上竟然还是光秃秃的,没有草,我们只能认为是“荒凉”。蒙族老乡对我们说,这里今年一直没有下雨,所以
  草野没有长出来。看来我们只能从思维中叠加那种“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感受了!在草原公路边,蒙古包星罗棋布,蒙族老乡把我们带到今晚我们要住得蒙古包前。我们还没有走进去,就闻到一股浓郁的羊膻味。导游指着围蒙古包的毡子说:“这就是用羊毡围成的蒙古包。”怪不得味道这么大!正在我们踌躇,不敢进去的时候,导游帮我们借来了蒙古袍,让我们穿上好拍照。我感觉女式的蒙古袍很漂亮:兰色的长裙,中间束上腰带,竖起的高领。女孩穿上显得高挑、典雅,非常有魅力。而男式的蒙古袍就差很多了。腰间鼓鼓囊囊,听说是用来装所有的物品,在冬天还可以装上羊羔取暖,最多可以装5 只。而帽子戴在我头上总是嫌大,我是靠两只耳朵支撑起帽
子的。照出来一定很傻(本来就傻)。我们忙着照相,老乡们开始张罗着开饭了。午饭是吃蒙古传统菜——手抓羊肉。本来我是吃不惯羊 肉的,但听导游说下午骑马是体力活,不吃饱会很累的。又没有别的合口味的菜,于是只好吃这个了。抓起硕大的一块羊肉排骨,手起刀落,刷的切下一块,然后扔进嘴里嚼半天(羊肉只有8分熟),再咽下。听说蒙古人喜欢吃带血丝的羊肉,而且在舌头上用锋利的刀割。真是……我们这桌的女孩比较多,羊肉吃不完。而另一桌有两个韩国人,一个瑞士人,一个澳大利亚人,羊肉如风卷残云般消失了。特别是澳大利亚哥们,吃完了还直问:“晚上还有羊肉吗?”我看他是找到了家乡的感觉了。
  吃完了饭就去骑马,这是我们向往已久的节目。我动作比较慢,等人家都把马挑完了我才出去。一看没马了,正在着急。一个蒙族老乡牵过来一匹马说:骑这个。我一看,这是一匹黑得发亮的乌骓,鬃毛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润泽,心里格外高兴:这马太帅了。可骑上去就发现,怎么这马比旁边的马高出一大截,就是一匹高头大马!这不摆明害我吗?怪不得没有人挑这匹,要是从这家伙上摔下来,绝对可以进医院。何况我还从来没有骑过马。正在犹豫,旁边有一双眼睛似乎在笑我胆小,算了,我就豁出去了。于是同去,一队马帮在两个蒙族马队长的带领下,向草原深处进发。我的黑马明显很骄傲,一路上不是落在最后,就是冲在最前。有一匹白马似乎看上了它,只要乌骓一靠近,就用马脸凑过来骚扰。有一次差一点一口咬在我腿上。我都有些心虚了:“没想到长得帅这么麻烦!”只有躲着那匹发情的白马。很快的我们就都掌握了骑马的要领,可以让马一溜小跑了。正跑着,一阵大风刮过,吹下了一位旅伴的帽子,正巧惊了后面的一匹马,它一下就蹬脚跳起来,把马上的瑞士小姐摔了下来。幸好是臀部着陆,无甚大碍。但是也把导游吓得够戗。马是有联动效应的,往往一匹马跑起来,就带着一队马跑开了,而且越奔越急。在回程的路上,我们放开缰绳,结果马儿奔上了性子,我感到有一种腾云驾雾的快感。但是颠的太厉害了。这时想要让它慢下来太难了,我把自己的手勒红了,乌骓才不情愿地稍稍慢一点,一旦后面的马又跑到前 头,它就又不听使唤了。两个半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宿营地。韩国人发现自己照相机的电池盖不见了,估计是骑马时颠下来的。茫茫荒园,到哪里去找啊?但是他们坚持要找到,自己就静静的循路去了。折腾了近三小时,等我们从敖包回来,他们竟然找到了——工夫不负有心人。下午最后的节目是上敖包,敖包是蒙古贵族划分疆界和祭祀的场所,也是蒙古青年幽会的地方。位于草原上的高山上。我们呼哧呼哧爬上一座小山,在用石块堆起的敖包边用蒙古习俗许愿(何苦呢?何必呢?又许愿!)晚饭时,蒙古姑娘来敬酒,不能不喝,于是无论男女,至少都满饮一碗60度的草原白。反应最强的就是跟我一起去的sandra了,出来看赛马时就踉踉跄跄、东倒西歪。天黑了,草原很冷,很静,我们围着炭火——蹦的!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星星,这么亮,这么近。让我想到了一本书,叫《天狼星下》。困了,蒙古包里生着火炉,很暖和。外边刮着大风,大概只有1-2度。我们打了一会牌就睡了。我临睡前加了一次炭,看表已经是5月2号1:20了。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珠三角硕果仅存的水乡随想
游记欣赏:内蒙纪行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