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导游词:巴人之迷详解5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5:07 15:58:0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巴人之谜:剑

  从公元前十六世纪开始,巴人已在三峡地区频繁活动。他们在长江两岸种植水稻和小麦,在与外族的血腥搏杀中,书写着自己的历史。

  史籍中的巴人是一个神秘莫测的民族,他们以刚勇尚武而著称于世。巴人没有文字,在过去的漫长时光中,因为缺乏相关考古学实物的证明,巴人之谜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悬疑。

  公元1996年,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在三峡地区破土。公元2001年,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工地也出现在这里,在此之前,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的历次考古发掘,找到了巴人的一些功史线索。今天,大规模的发掘有望解开巴人的千古之谜。

  日渐丰富起来的遗存,正在使沉寂已久的远古故事渐渐复活。在三峡地区发现的巴人遗骸,巨大的骨架让人震惊,随葬的青铜兵器表明了他们的身份,这一切似乎印证着远运河的烈焰惊涛。

  2001年9月,长江支流彭溪河畔,四川大学的考古人员正在进行紧张的发掘,这是他们已发掘了多年的巨大巴人聚落遗址,巨大的遗址面积和丰富的文化堆积令考古界震惊。但仍有许多秘密藏在泥土中。

  公元1984年夏天的一个早晨,重庆云阳县李家坝小学的教师刘某到彭溪边打水,在河边的一块凹地中,他意外的发现了一块青铜器的残片。这个小小的发现,却带来了三峡地区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

  四川大学历史学系的考古人员在一周后赶到彭溪河边,大规模的发掘就此开始。发掘面在不断扩大,发掘持续了很久,一个未知的神秘世界在考古队员脚下出现。这就是后来被列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李家坝遗址。

  从李家坝出士的巴人遗物中,各式青铜器占了很大的比例,这当中有剑,矛,戈,箭镞等,它们仿佛从未经历过时间的黑洞,在我们眼中,更像是刚刚创作完成的艺术品,但它坚硬的质感却又透出一股难以名状的杀伐之气。

  面积巨大的李家坝遗址,在很长时间内令考古人员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中,正当他们为层出不穷的新发现而惊喜时,在彭溪河上游的开县余家坝,山东大学考古队又爆出惊人发现:一座面积达5550米的发掘面中,大片的巴人武士墓惊现于天下。惊异于其惊人的场面,考古学家称为战国士兵携械走出墓群。这些墓葬埋藏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里发生过一场怎样的战争?这些巴人将士死于何时?史书上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从余家坝巴人墓中出士的同样是器形繁多的兵器。这一切都昭示着曾经发生在这时的惊天动地的厮杀。

  巴人也许是世界上惟一用战争书写整个历史的民族。一部巴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对巴人遗址的屡次发掘中,找到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以兵器为主,而其他的青铜器物也都与战争有关。

  历史的格局是,当时在巴国的东面有强大的楚国,北面是雄踞关中的秦国,秦楚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国力相对处于弱势的巴国靠什么与之抗衡?史书记载巴人相继与秦楚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并几度进逼楚国的都城江陵。从出士的巴人兵器中,我们似乎得到了答案。几千年前骁勇能战的的巴人,与他们相匹配的一定是同样优良极具杀伤力的兵器。在冷兵器时代,武器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双方的胜负。

  2001年10月,在湖北鄂州市博物馆,多年从事古青铜兵器复制的董亚为先生为我们演绎了青铜剑的工艺制作过程。这一切把我们带回到二千多年前的青铜时代。二千多年前的巴人工匠已具备了非常精湛的冶炼制作技能,同当时的中原和秦楚等大国相比毫不逊色。而巴人在兵器制作的种类上更为丰富,在纹饰上更为精致。

  二千多年前的巴人兵器已显露出相当系统的制作工序和精确的科技含量。青剑中各种金属的比例含量的精确度即使用今天的现代设备检测也出入不大。兵器中青铜的含量偏重,保持了兵器的坚硬和锋利。春秋战国时期,一代一代的巴人工匠凭着自己的经验制作兵器。他们没有任何用于参照,检验的设备,整个制作过程和金属调配过程都靠手工完成。

  从这些出土的秦兵马俑中,我们可以想象出当年强大的秦国,而与之相持不下,拥有半个中国的楚国,其武力的强大也可想而知,当时的秦楚两国,除了拥有精良的兵器和强大的国力外,还拥有非常精良甲胄防护设备。大量的实物证据表明,战国时期, 秦楚两国已大规模的使用了金属铠甲。

  我们今天所发现的巴人武器,当时也具备了与秦抗衡的实力。而在有史以来的发掘中,考古学家对巴人军队防护装备的发现几乎是零。。勇武的巴人显然不能仅凭血肉之躯与外敌抗衡,在连年不断的征战中,他们用什么东西保护自己的身体呢?

  当秦楚等大国庞大的战车队在平原上冲突酣战时,在三峡的峡谷沟壑间, 巴人的军队却仍靠他们强健的四肢翻山越岭, 跨江涉水。特殊的地形,巴地金属原料蕴藏量以及巴人有限的开采能力,使他们不得不放弃沉重的金属铠甲而另辟蹊径。古代巴地,畜牧业比较发达,山野中多有坚实的野藤, 巴人将藤条用烟火烤, 使之结实, 再将其编制成藤甲, 巴人选择轻便的皮革和藤条制成甲胄, 使他们能灵敏的活动在山谷地带。巴人的盾牌, 多用坚木制成, 这种木料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和韧性, 敌方的刀剑砍刺在上面, 通常难于拔出, 其结果可想而知。

  随藤甲一道消失的,是历史上武威赫赫的巴人, 很久以前, 巴国就已消失,很久以后,面对着这些巴人的遗骸和这些吸附着巴人魂魄的青铜精品,我们感到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二十一世纪,居住在南中国的许多地区的土家人,一直是史学界所认定的巴人后裔。今天的土家人,有着淳朴强悍的民风,歌舞似乎是他们讲述生活的惟一方式,当中充斥着浓烈的武风。从他们的歌舞中,我们找到了与历史的神秘联系。土家人的这些激情狂放的舞蹈,可追述到远古。因为巴人的赫赫武风,他们作战时的歌舞便长久的传下来。直到汉代,宫廷中仍流行这种名叫"巴渝舞"的歌舞。在巴人的心目中,歌舞的意义非比寻常,它是巴人强悍威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专家考证,今天土家人的摆手舞正是由此演化而来,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已转变为纯粹的欢庆与祭祀舞。

  在土家舞蹈的动作中,今天所表现出的仍是一种高度的协调性和自觉的群体意识。巴人在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群体意识和对死亡与恐惧独特的渲泻方式是他们勇猛无敌的关键,这是一种超越规律的力量。19世纪,在世界的另一端,非洲的土著祖努人凭着一种原始武力和群体意识,用弓箭和投枪屡次打退拥有现代火器和号称世界作战列队第一的英军。这是对古代巴人的最好诠释。

  1999年,在三峡地区出土的几县巴人遗骸被送到了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庄孔韶教授的实验室。 到2001年, 庄孔韶教授对巴人遗骸DNA的研究已持续了两年。庄教授已从现有的几具遗骸中找到了类似的基因成份。这进一步证明了史籍中的一些记载和考古学的一些推论。从当今土家人体内采集的基因,也被送到北京庄教授的实验室,用以证明他们与巴族间可能的血缘关系,然而,因为年代的久远,这项尖端的科学实验尚未获得确切的结论。庄教授和他的助手们仍在作不懈的努力。

  历代的史书对巴人的记载,带给我们以语焉不详但尚可连贯的历史脉络。从春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漫长时光中,战争对于巴国来说,几乎就是全部内容。对于每一个个体的巴国男人来说,血腥的搏杀和死亡的荣耀也贯穿于他们的一生。他们用浪漫的歌舞和顽强的生殖驱赶着死亡的阴影,延续着祖先的光荣。



相关文章


中文导游词:泸定桥导游词
中文导游词:成都接团导游词
原创导游词:巴人之迷详解6
原创导游词:巴人之迷详解5
原创导游词:巴人之迷详解4
原创导游词:巴人之迷详解3
原创导游词:巴人之迷详解1
原创导游词:巴人之迷详解2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