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回族艺术——音乐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5:07 15:57:1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回族的音乐
花儿:“花儿”是西北民歌的一种,据说由元曲演变而来。其旋律高亢豪放、悠扬婉转,富于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广泛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的各民族群众中。回族群众也十分喜欢唱“花儿”。花儿会是“花儿”歌手们竞赛与交流的聚会,更是喜爱“花儿”的各民族群众的狂欢节。
山曲儿:流传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民歌。源于西北花儿。清乾隆年间甘、陕一带的回族大批迁往新疆,因此“花儿”也随之流入昌吉。山曲儿基本上属于“河煌花儿”流派,多采用“河州大会”、“白牡丹令”、“孕马儿令”、“大眼睛令”等。词分两种,一种是“头角齐式”,民间称做“齐头齐尾”式,即每首四句,每句字数较整齐;一种是“折断腰式”,每首五句或六句,其中有四个长句,插一或两个短句。歌词朴实、生动,曲调高亢、明快。
哇鸣:回族民间乐器。古代称为“埙”。流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因它取材方便,制做简单,很受群众喜爱。琴身用黄胶泥捏成中空的扁豆形、鸡蛋形、牛头形,再用小榻扎几个小孔,一般是前四,后三,上边留一吹口,晒干即可。演奏技巧类似汉族的萧,按需要放孔、压孔。音量小,音域窄,只能吹奏简单的曲子。最近宁夏音乐界人士,在原来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音量大、音域宽的哇鸣。
贤孝:曲艺的一种。流行干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表演者只有一人,自弹自唱。内容多为根据二十四孝中的故事编写的唱段,因此称为“贤孝”。主要唱腔有:月调(也称“月音”)、兴调、悲调、喉音、泪音等。
口弦:“口弦”通称“口口”,亦叫“口儿”、“口琴”,是一种以吹奏口弦并伴以即兴表情动作的民间娱乐形式。口弦分两种:竹制长三寸,扯线发音;铁制长一寸半,拨钩发音。口弦两端亦可系上丝穗、珠子等坠饰。“口弦”主要流行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海原、固原一带的回族妇女中间。她们往往用弹口弦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有时妇女之间用口弦相互对弹,既象是对歌,又象是谈心。如在冬夜或夏令的黄昏,围暖或歇凉时,往往拨动口弦自然起舞,以抒发喜、怒、哀、乐之情。口弦的音调柔美深沉,节奏多变。有的欢乐明快,如“雀舌头”,似枝头鸟雀,欢噪晨晖 ;有的压抑沉郁,如“檐滴水”,似秋雨连绵,如泣如诉;有的朴实无华如“骆驼铃”似运货路上,驼铃叮咚等等。吹口弦时,通过坐、站、走各种弹口弦的动作,用上身的妩媚摇动、胯部的柔动、脚步的悠闲轻盈等,来以此自娱。

相关文章


民族风情:回族节日——古尔邦节
民族风情:回族节日——圣纪节
民族风情:回族艺术——音乐
民族风情:回族节日——开斋节
青海:骆驼泉传说
宁夏:关于枸杞的传说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