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考试胜出秘法要抓住七个“必须”-公务员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06 23:11:3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自1994年推行公务员录用考试10年来,无论是在划分A、B两类公务员的考试之前,还是在划分之后;无论是各省、市的考试,还是中央、国家机关考试,虽然在考试科目的多少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笔试科目之一,甚至是作为惟一的笔试科目。无论哪一种考试,总有不少考生没有过分数线。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除了个别年份分数线定得过高外,主要是考生本身的原因造成的。这些没过分数线的考生,不少人还准备来年再考,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新人(大学毕业生、社会在职人员)加入“考公”的行列。因此,有必要对准备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考生们做些必要的提示。

  第一,考生若想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胜出,就必须在考前调整好应试心态应试者考前的心态如何,是决定考试成败的重要因素。有的应试者考前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盲目乐观,甚至不重视;或者因为心中无数,怕考不好而心情紧张,以致做了大量练习还不放心。如果应试者持这两种心态去考试,很可能在考试中失败。

  因此,应试者考前既不能太紧张,又不能太大意,应该持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应试,相信自己能考好。在战略上不要太看重考试,但在战术上要重视考试。重要的是要积极做好考前的如下准备:一是考前要了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实施方法和程序,答题卡和草稿纸的使用方法,答题时间的分配等,以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考前要研究“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例题,搞清楚题型的特点、答题的思路与某些题型的答题技巧,以做到胸有成竹。同时,在考场上应试者不可随意行事,否则会影响你的考试成绩,要严格按照命题人的要求与试卷上的注意事项去做,以做到有条不紊。

  第二,考生若想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胜出,就必须按当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准备考试。中央国家机关与各省、市、自治区招考公务员与工作人员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考试-大纲,几乎每年都有变化,有的年份多些、大些,有的年份少些、小些,当然,没有任何变化的大纲在地方上偶尔也会出现,但这种情况较罕见。比如,中央国家机关2003年的考试-大纲与2002年相比,就将常识部分的多项选择题与单项选择题分开了,而到了2004年的大纲中又将多项选择题取消了。2002年的考试-大纲与2001年的考试-大纲相比,不仅分成了A、B两类公务员的考试,而且在B类公务员的考试内容中增加了“机械推理”类考题,而到了2003年的考试-大纲中又将“机械推理”的内容取消了,改为A、B两类公务员都考“定义判断”。2004年的考试-大纲与2003年的考试-大纲相比增加了“听力理解”的内容,取消了常识部分的多项选择题,无论是A类还是B类都考单项选择题,数量关系部分的数字推理题也给取消了,如此等等。地方上的公务员考试-大纲也随着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想考公务员与国家工作人员的应试者,无论是想考国务院的公务员还是地方公务员,都要以当年的考试-大纲为准。如果不掌握这些变化,还按以往的考试-大纲复习,那将浪费许多时间。关于这一问题,只要将当年的考试-大纲与上一年的考试-大纲细心地做一下比较,就会发现其变化,不要有太多的畏难情绪。

  第三,考生若想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胜出,必须在考前做些必要的练习。多数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胜出的应试者认为,考前一定要做一两次练习,即找一套正式的考题,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与考试要求,进行“实战演习”或“自测”,以发现自己做题中的问题。比如,若在自测时发现数量关系中的数字推理规律掌握得不牢固,那就应牢记些规律,以备正式考试中灵活运用;若在自测中发现有些考题费时多还找不出正确答案,那就换个方法,或者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提高做题的准确率,或者采取先放一放而先做后面试题的“缓冲法”,以保证做题的速度;若在自测中发现对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某些题型尚不得要领,那就多练习几遍这类题,以做到“熟能生巧”。上述这些平时练习中的经验教训,带到正式考场上,当然就成了提高考试成绩的“法宝”。不然的话,仅从理论上知晓“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该如何进行,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一旦仓促上考场,是没有胜出的把握的。

相关文章


预测与分析申论考试热点: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公务员考试
专家李祖华评常识判断——刑法主要罪名判断-公务员考试
预测与分析申论考试热点:政府公信力问题-公务员考试
2006年参加“公务员”准备复习三步曲-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行测考试胜出秘法要抓住七个“必须”-公务员考试
女研究生所经历的公务员考试故事-公务员考试
申论热点: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报考网站瘫痪催请行政服务升级-公务员考试
关于公安基础知识考试题型-公务员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