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学生能力鉴定的方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5:28 10:02:5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今教育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而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对学生能力的客观、准确鉴定的基础之上。只有对学生能力有了正确了解,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能力的鉴定可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和测验法。在此主要介绍用测验法来鉴定学生的智力与创造能力。

 一、智力的测量

 智力的测量就是一般能力的测验。在我国,较早的“测量”智力的方法是使用七巧板、九连环、猜谜语、做对联,虽然比西方国家开始得早,但是缺乏科学性。首先使用科学的方法测量人的智力始于西方。1905年,法国人比奈(A.Binet)根据教育部门测量智力落后儿童的实际需要,与西蒙(T.Simon)制定了第一个测量智力的工具,即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这是科学能力测验的开端。到目前为止,各种类型的能力测验有几百种之多。下面就主要介绍测量智力的两种智力量表。

  1.年龄量表
  最早的年龄量表是由前面提到的由法国人比奈、西蒙编制的,它是在1905年量表的基础上,于1908年修订而成,称比奈—西蒙智力量表。这一量表以年龄作为测量智力的标尺,又称年龄量表,用以测量3~15岁儿童的智力。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于1916年对比奈—西蒙智力量表进行修订,使其适合美国人使用,并进一步标准化,这就是斯坦福—比奈量表。该量表在儿童智力测量中影响是很大的。这一量表曾进行多次修订,我国学者对此量表也进行了修订,称做中国比奈智慧测验。
 斯坦福—比奈量表适用于2~14岁儿童。该量表中每一年龄绍都有六个题目,通过一个题目代表有两个月的智龄,通过六个题目就代表有一周岁的智龄。智龄又称心理年龄(Mental Age,MA),是比奈首先提出来的,它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如,一个儿童通过了6岁组的全部题目和7岁组的3个题目,那么他的智龄就是6岁半(6岁6个月)。
 推孟把智力测验的结果用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表示,智商是通过测验所得到的儿童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Chronological Age,CA)之比,又叫比率智商。国际流行的智商计算公式是:

IQ=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例如,上述那6岁的儿童,他的智商就是IQ=6.5/6×100=105。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相等时,IQ等于100,表示中等智力。IQ越大,表明儿童智力越高;相反,智力越低。

2.项目量表
制定年龄量表是以假定心理年龄同实际年龄一起增长为基础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儿童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后,他们的心理年龄就不再随实际年龄增长,而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在这种情况下,如再用智商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那将出现年龄越大,智力越下降。这说明用比率智商表示人的智力水平是有局限性的。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韦克斯勒(D.Wechsler)编制的韦氏量表包括三种:韦氏幼儿智力量表,适于4~6岁儿童;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6~16岁儿童;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年人。
韦氏量表采用项目分类标准,而不再采用年龄分类标准。每套量表都包括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韦氏量表也不再用智龄的概念,而把测量一个人与同龄组正常人的智龄平均数之比确定为智商,即离差智商。离差智商表示一个人在同年龄组正常人中的相对地位。离差智商不受年龄影响,因此可以据此对各种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
计算离差智商先要进行大规模测试,以获得团体平均数(X)和标准差(S)。然后以一个年龄组或团体的平均智商为100、标准差为15进行换算。计算公式是:

IQ=lOO 15(X—X)/S=lOO 15Z
(X为个人原始分数,X为团体的平均分数,S为标准差)

例如,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70分,标准差为10分,甲生得80分,乙生为60分,其离差智商分别是:

IQ甲=lOO 15(80—70)/10=115
IQ乙=100 15(60—70)/10=85

目前在我国,上述两种量表都有修订版。因为科学的测验远胜一般的观察,所以对学生智力的鉴定多采用智力测量的方法。不过由于智力现象极为复杂,目前智力测验尚不能提供完全准确无误的指标,所以对学生智力的鉴定应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

 二、创造能力的测量

 智力测验主要测量学生的一般能力。研究证明,创造能力与智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之间相关较低,因此,智力测量结果不能说明创造能力的水平。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分析了许多智力测验,发现他们主要测量的是认知和集中思维能力,但创造能力更需要发散思维的参与。发散思维在行动上的表现主要有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方面。目前国外的创造力测验主要是从这三方面对人的创造性进行评定的。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芝加哥大学首创了一套创造力测验,这套测验由下列五项组成。(1)词汇联想。要求被试对“螺钉”或“口袋”之类的普通单词说出尽可能多的尽可能新的定义,根据定义的数目和类别记分。(2)物体用途。尽量说出一个普通物体的多种可能用途,如“一枝铅笔”“一枚曲别针”的用途,根据所说用途的数目单独记分。(3)隐蔽图形。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出隐蔽在其中的一个给定的简单图形,根据找出图形的复杂性和隐蔽性记分。(4)完成寓言。呈现几个没有结尾的短寓言,要求被试对每个寓言给出三个不同的结尾,即道德的、悲伤的、诙谐的,根据结尾的数目、恰当性和独创性记分。(5)组成问题。呈现几篇短文,要被试用所给的材料尽可能组成多种数学问题,根据问题的数目、恰当性、复杂性和独创性来评分。
除此之外,还有吉尔福德等人设计的测量发散思维的测验、托兰斯编制的适用于幼儿到研究生用的创造力测验。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编制了中学生创造力测验,测验分言语和图形两部分。言语包括词的联想和故事命题。图形包括小设计、添画、画影子(把悬在灯下并可任意转动的四个简单物体的各种可能的影子画出来)。
对学生能力的鉴定是一项十分复杂而严肃的工作,为了使鉴定结果可靠有效,在选用测验、实施测验、评定分数及对分数解释时,都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后果。



相关文章


2006年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两学考试)试题之一(附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心理学考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和答案
《普通心理学》:学生能力鉴定的方法
100Test整理第四章教育学模拟自测试题
100Test整理第五章教育学模拟自测试题
100Test整理第六章教育学模拟自测试题
100Test整理第七章教育学模拟自测试题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