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网校讲义[4]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7:09 12:17:5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四节 通货膨胀

  考纲内容:
  1.通货膨胀的定义、原因和类型。
  2.熟悉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破坏作用。
  3.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并能具体掌握控制需求、改善供给的具体措施。
  4.了解我国出现的三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5.了解近期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要从根本上治理通货膨胀我国金融业必须实行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纸币流通的当今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免遭通货膨胀的困扰。资本主义国家是这样,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也未能幸免。通货膨胀导致经济秩序混乱,引起社会分配不公,破坏社会生产,酿成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西方学者的解释、前苏联学者的观点、我国学者的传统定义。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后,经济理论界解放了思想,实事求是地对通货膨胀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地探讨,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通货膨胀是在货币符号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量(现金 存款)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大于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与类型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
  西方学者的见解:
  (1)凯恩斯主义的见解:需求决定论。包括需求拉上说和成本推进说。
  (2)货币主义的见解:完全是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增加超过了生产增长幅度。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是唯一原因,减少货币供应量是医治通货膨胀的唯一药方。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拉上说”、“成本推进说”,还是货币主义的学说,只是揭示了通货膨胀的表层原因或直接原因,而没有揭示出引起需求膨胀,货币供应量过大,导致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
  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生产关系问题。货币是生产关系,是政府调节经济利益,协调经济矛盾,改善生产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利用货币干预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货膨胀是国家为了解决政治经济矛盾,滥用货币发行权力的结果。
  我国,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两次出现通货膨胀,都是与政府急于求成,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高速度,利用发票子搞建设等“左”的指导思想分不开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通货膨胀愈演愈烈,除了物价改革、工资改革、经济比例失调等客观因素外,也与国家的赤字预算,货币超经济发行,借以刺激经济增长的思想分不开。
  总之,通货膨胀与国家一定的政治经济状况相联系,都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反映。不过有些国家是政府有意识地执行通货膨胀政策,而我国主要是在急于求成思想指导下计划工作失误造成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经济原因:
  1.银行发票子弥补财政赤字
  财政有了赤字,用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的办法弥补,使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导致货币的财政发行,引起通货膨胀。
  2.银行信用膨胀
  含义:指银行系统向社会提供的信用量超过了有物资保证的客观需要量。
  银行信用膨胀实质上就是通货膨胀。
  3.基本建设投资过度
  基建项目投资多,建设周期长,短期内不但不能为社会提供商品和劳务,反而要吸收大量的商品和物资。基建规模必须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否则,就会导致基建材料供应紧张,引发结构性通货膨胀。
  4.国际收支长期大量顺差
  外贸顺差意味着商品出口大于进口,既减少了国内市场的商品供给量,又要投入大量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国内市场货币流通量过多。
  同时,在投资方面,外资大量流入,外汇收入增加,投入本币增加,加大了国内货币流通量。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分类方法:
  根据表现形式:隐蔽性通货膨胀与公开性通货膨胀。
  根据物价上涨程度:爬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
  根据原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体制型通货膨胀。
  按第三种介绍: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是产生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通货膨胀理论。
  观点: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
  我们知道,流通中的货币都是支付能力的需求或有效需求,都要完成货币向商品的转化。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较多的货币追逐相对少量的商品,必然引起物价上涨,引起通货膨胀。
  社会总需求是由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是国民收入超分配的结果。所谓国民收入超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分配额超过国民收入生产额。国民收入分配包括企业初次分配、财政再分配、信用再分配三个环节。企业初次分配一般不会产生超分配问题;财政超分配比较普遍;银行信用调控不当,出现信用超分配,最终导致通货膨胀。
  只要国民收入超分配,必然引起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导致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家把需求超过供给划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经济尚未达到充分就业和生产能力尚未被充分利用时,货币数量增加,从而总需求增加,则只能促使就业增加和产量增加,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第二种情况是,当社会处于充分就业和生产能力已经被充分运用时,货币数量增加会,总供给不变,因而诱发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上升,是生产成本的上升“推进”了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成本上升的原因:一是强大的工会组织,他们强有力的活动使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二是垄断组织为追逐高额利润,通过制定垄断价格人为抬高物价,或者通过控制生产数量达到抬高商品物价的目的。
  分类: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主要为凯恩斯学派所倡导。很明显,要控制通货膨胀,就必须限制货币工资的增长以抑制生产成本上升。
  3.结构性通货膨胀
  含义:由经济结构因素引起的通货膨胀。
  首创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的经济学家是斯屈里坦、鲍莫尔等人。该理论成型于北欧学派,故称“北欧模型”。
  北欧模型:核心思想——不平衡增长模型。将经济划分为两部门:进步的工业部门和保守的服务部门。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不同,货币工资增长率相同。
  工业部门的劳动增长率要远远高于服务部门,但是他们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却相等,这两个同时都代表着一种生产中的成本因素
  在成本加成的定价规则下,必然出现一个由工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北欧模型”以实行开放经济的小国为探讨背景。其基本思路是:(1)把一国经济划分为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2)开放部门的产品接受世界市场价格,它的通货膨胀率取决于世界的通货膨胀率;(3)开放部门的通货膨胀率和劳动生产增长率决定该部门的工资增长率;(4)开放部门的工资增长率影响非开放部门的工资增长率,并趋于一致;(5)非开放部门的产品按成本中利润定价,从而它的工资增长率和该部门的劳动生产增长率之间的差,决定这个部门的通货膨胀率。
   4.体制型通货膨胀
  含义:指某些国家(如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中国)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是由市场机制不健全,产权关系不明晰等前提,造成总供给极度萎缩和总需求的过度膨胀。需求的过度积累导致通货膨胀。
  2004真题:单选
  1.在通货膨胀理论中,“北欧模型”探讨的是(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结构型通货膨胀
  D.体制型通货膨胀
  答案:C
  考察:通货膨胀的类型。


相关文章


100Test:07年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务实(三)
100Test:07年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务实(一)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网校讲义[3]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网校讲义[2]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网校讲义[4]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网校讲义[1]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经济学(五)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经济学(三)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经济学(四)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