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指导:心理学填空和选择(一)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7:26 11:55:5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1.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2.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为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可以持续的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者几周。
3. 心理特征指: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重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 “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
5. “机能主义”的创始人美国的詹姆士,还有杜威等,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6.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美国的华生,特点是: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7.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
8.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9.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冯特)(1897)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们学科的重要标志。
10. 1967年美国人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1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主张还人以本来面目,研究活生生的、具体的、丰富的个人。
12.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任务分析、去顶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6个方面。
13. 设计课程;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法,以便教授在任务分析中所确定的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
14. 评定成绩:按照教学目标来确定教与学的效果。
15.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的科学。
16.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的科学。
17.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包括:A,客观性原则,要遵循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即在研究中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的面目反映事物。B,发展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教育性原则
18.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A,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行、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B,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影响C,调查法,是在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材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D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19. 角色,也称社会角色,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利来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责的行为。
20. 教师:指受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才。
21. 教师的领导方式分: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民主型是最理想的方式
22. 典型的教学风格有2种;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23. 师生态度产生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成为“罗森塔尔效应”
24. 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25.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2部分。
26. 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
27. 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观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分为3种,对活动的反思,在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
28. 教学反思过程分为以下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29.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的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30. 教学的监控能力分为3个方面,A,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的计划和安排B,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反馈C,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31. 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A,计划性与准备性B,课堂教学的组织性C,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D,沟通性E,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F,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G,职业发展性
32. 在具备了一定的学科知识后,教学的肩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33.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其教学的监控能力的外化形式,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实际上是其教学监控能力以教学行为为中介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34.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35. 教师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36. 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在S-R联结中,个体学到的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习惯。
37. (巴莆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应的基本规律,1.获得律与消退律。获得律指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被试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映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消退律指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回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2.刺激的泛化和分化律。泛化律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分化律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用作出不同的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心理学填空和选择
38.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2类,应答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行为是有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又称引发反应。操作行为是有机体自发作用作出的随意防御,又称自发反应。2.正强化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4,消退5,惩罚
39. 主体的认知过程在复杂学习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40.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41. 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42. 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43. 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44. 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分为若干阶段,各阶段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
45. 期望就是指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后将会得到的满意结果的一种预期,它可以为随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46.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47.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的接受者
48. 动机指引起和维护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49. 学习情境中的学习驱动力由以下3个方面组成:A,认知驱动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交往内驱力
50.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51.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的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52.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把归因分为3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53.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在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
54. 这种对新异刺激进行反映的倾向性,就是动物和人类原始学习的需要,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在探究反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学习需要就建立在这种原始的学习需要的基础之上。
55. 整合是一个过程,是通过同化、顺应和重组3种基本途径来实现的
56. 同化是指已有经验结构吸收新的经验成分或把新的经验成分纳入已有的经验结构之中去的过程。
57. 顺应指已有经验结构不能把新的经验成分吸收和纳入自身之中时,个体调整原有经验结构,从而形成能包含新、就经验的更高的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变化的过程。
58. 重组也称结构重组,是指习得的经验组成成分在新的组合中,仅仅在结构关系上(如程序和位置)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而经验的构成成分不变。
59. 运用强度律、差异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可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实现有效的观察。
60. 教师言语要作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
61.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识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62. 按记忆的内容划分,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人们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或逻辑记忆。情景记忆: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即动作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63. 按时间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64. 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语音编码或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系统的主要编码方式。
65. 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暂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66.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起规律是先快后慢,呈现负加速型。
67. 前摄抑制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来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的学习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68. 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69.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70.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作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71.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72. 学习策略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73. 认知策略包括:注意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
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问题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成分:1、给定: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2、目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2、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直接显而易见的,必须间接通过一定的认知操作才能改变给定状态,逐渐达到目标状态。 src="/teacher/JS/wxgg.js">

相关文章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指导:心理学填空和选择(二)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指导:心理学问答(二)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指导:心理学问答(一)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指导:心理学论述(二)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指导:心理学填空和选择(一)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指导:心理学论述(一)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