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指理论:战后美国教育研究(四)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7:31 12:18:1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二章求“学业优异”抑求
“切合需要”①的两难

在上一章中,已经谈过美国中等教育上的争端。现在我们进而看看二次大战后美国如何来求得解决这个问题。叙述主要围绕课程进行。

2—1 科南特的解决办法

如前所述,科南特是二次大战后对美国教育颇有影响的人物。他对战后美国中等教育的改革以及对美国教师的教育,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科南特对中等教育的解决办法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恰恰是那样呢?这是我们要加以探讨的。
我们先从科南特的社会观说起。他除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外,还广泛投入了美国各种社会的和政治的活动。在论述美国教育特别是中等教育问题时,他总是把它与保卫美国的民主制度联系起来的。譬如,他在《教育与自由》一书中曾说,“必须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社会过程;它在每个国家都是与当时的政治局面、与国家的社会、与国家的理想分不开的,”①
科南特坚决主张“巨人统治”①,什么是能人统治呢?它是英国社会学家迈克尔·扬提出的一个术语,用于指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人的向上社会流动和身分取决于一个人的智商(IQ),采用的公式是:智商十努力=才学。科南特梦想在美国能建立才学统治的社会,他认为这个社会是“无阶级的社会”,它的实质是没有世袭的阶级或者种姓,权力和特权在每一代人身上即告终结并自动地重新分配,也就是机会的重新分配。科南特警告说,美国今天社会流动比以前少了,全国发展了一个财富世袭的贵族。他认为如果能建立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使机会的重新分配成为可能,美国的“阶级的社会”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在科南特看来,美国能够用来把机会重新加以分配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就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系统。他认为,美国的学校通过一套测验和辅导制度,把每一代年轻人在理智上有才能的挑选出来,便能在重新安排社会尖子的构成上起重大作用。这样把美国的中等学校系统描绘成“一个新型社会工具”时,他要求为美国的公共利益来办这种学校。美国社会应通过它的学校让每个年轻的人都有机遇成为新的尖子层的一员。这样的办法使他们坚信美国的社会制度是最好的。如果美国每个年轻人认清了他们都有机会考验自己,异化作用就没有根子了,这样一来就可以防止他们为诸如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等运动所异化了②。我们看到,象科南特这样的美国资产阶级头面人物,出于偏见,总是错误地把共产主义思想视为洪水猛兽的。科南特坚信,为了重新建立机会均等,中等学校必须对个人的能力作估价,发展他的才能,对他的志趣加以指导,准备让年轻人踏上对他们比较适合的机遇阶梯上的任何一档。这就是科南特之所以格外关切美国公立教育的用心良苦之所在。
然而,科南特在追求学业优异,特别注重尖子教育,培养美国理智上有才能的青年走上领导职位的同时,也很强调不应该忘记不是天才的、不是“学院材料”的美国大多数青少年。他忧心忡忡地警告说,如果不注意满足美国大多数青年人的需要,就无异于埋下“社会炸药”。在美国全国儿童和青年委员会召开的市郊失学失业青年大会上作《我们大城市中的社会炸药》的发言时,他说,“在〔美国〕大城市的贫民窟中,有成千上万6~21岁的青少年,既不上学,又不工作,这是一种爆炸性的情况。它是社会炸药。”③科南特还在《贫民窟与市郊》一书中,要求特别关心能人统治的社会中那些失败者的困境,要使那些名落孙山者,即便无足够理智才能的,也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1944年美国的全国教育协会教育政策委员会发表题为《为全体美国青年的教育》报告书,提出“美国的全体青年,不分性别、经济地位、地区、种族,都应受到一种广泛而均衡的教育”。科南特同意这个主张,便在他的教育著述中,用“普通教育”来表征美国青年人人应受到的教育。④他把“普通教育”与谋取生计的教育加以区别,主张美国所有青年都应受这两种教育。
50年代的“冷战”,更加使科南特对注重“普通教育”抱有了迫切感。1945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作了一连串的演讲,题为《分裂世界的教育》,其焦点是“普通教育”。他说“冷战”是意识形态的战斗,并坚决认为美国人要赢得这场战斗,他们就得在意识形态上统一起来,而“普通教育”能迎来这种统一。科南特解释说,“普通教育”给予的是共同或核心学识,或者如现在大家常说的“共识”。这种学识“将把[美国〕未来的木匠、工厂工人、主教、律师、医生、销售员、教授、汽车棚机工,统一成一个文化型式。”④这种“普通教育”在于提高美国学生对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理解水平,它包含经济、社会、政治等制度,物理环境,现代技术。这样的理解使美国年轻人更易于适应美国现存的社会制度,从而给美国社会增加稳定性和凝固力。总之,科南特心目中的“普通教育”,旨在把美国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社会化,把巩固这种社会秩序的意识形态社会化。
这样一些社会的和政治的考虑,是科南特给美国中等教育改革设计的解决办法的出发点和归宿。他的解决办法,概括说来,就是美国学校除为了增强美国社会的凝固力和稳定性而给予所有青年的“普通教育”外,必须使理智上有才能的上去,同时又要满足大多数青年的需要,让他们获得可售的技能。如何具体地实现这个目标, 1957年科南特用卡内基基金会提供的补助金,对美国的中学进行了广泛的访问,作了调查,发表题为《今日美国中学》的报告书,提出21条建议,来解决这个问题。他的主张可综述如下。

一、建立辅导制度

科南特建议的第一条,是美国中学要建立辅导制度。因为要给未来的理智尖子(intellectual é1ite)良好的教育,第一步是要把那些少数“理智上有才能的”(intellectual talented )鉴定出来。这需要通过测验这个选拔手段,将全体学生加以甄别。然后,对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
他认为,美国一所有250~300个学生的中学就应该设一个专职的辅导员(或者叫指导人员)。科南特提出的但任这种辅导员的条件是:(1)辅导员要有教师的经验,必须专心致志子专职的辅导工作,(2)他要会使用性向(亦作“能力倾向”)测验和成绩测验,并与家长和学生密切联系和接触;(3)他不能对家长越俎代疱,而只应辅助家长对儿童的劝告之不足,(4)他要通过商量给学生制定出选修计划。科南特提醒辅导员在指导更能干的学生时,要特别当心按性向测验显得能力很强而学业分数低的男女儿童。一句话,学校的辅导工作,在科南特看来,是把学生们引导到“适合的机遇阶梯上任何一档”上使之各得其所的有效手段。⑤

二、修业计划

科南特建议,每个学生的修业计划都应包括两个必要组成部分,即:普通教育,选修计划。
1.普通教育 基于上述对普通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科南特建议普通教育的课程是美国中学全体学生部必须修习的,是中学毕业的必具条件。他列入普通教育中的有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这些学科的具体安排如下:
·英文(美国本国语文)4年
·社会学科(包括两年历史,其中一年
必须是美国史)3年或2年
·数学(在九年级开设代数或普通
数学)1年
·科学(在九年级或十年级开设。
生物学或普通物理学)1年
众所周知,美国的中学有四年制和六年制两种。科南特在这里主要是就四年制说的。他所说的“一年”,乃指整学年每周五节课或同等时间量的学程。这种普通教育计划,包括四年中都有家庭作业的九个或十个学程,并占大多数学生的一半以上的时间。所谓“普通”,是相对于“专门”、“实用”或者“职业”、“技术”而言的⑥。
2.选修计划 每个学生都要在辅导员和家长的劝告下确定他的选修计划。这种计划又分为两类,就是:(1)培养可售技能的课,亦即职业技术之类的学程;(2)学术课,其程度要比普通教育深。不管学生选择哪一类来作他的选修,都要修习这个“类”规定的重要学程,作为选修计划的核心。
培养可售技能的一类学程,科南特列举了打字和速记、使用文书机具、家事学、销售教育、农业、手艺等等。这类学程视学校所在社区的需要而开设。它们是为能力稍逊和不进学术轨(分流)的那些学生而设置的。
至于“有学术才能者”(academicaily talented ),科南特认为他的最低限度选修计划应包括如下学术学程和修业年限:
·数学 4年
·一门外语 4年
·科学 3年
这些学程,与“普通教育”中必修的四年英文和三年社会学科一起,一共有18个学程在四年中都有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每周至少有15小时的家庭作业。有的学生如果愿意,还可以从九年级开始,选修第二门外语和社会学科⑦。
为“有学术才能者”订的这种选修计划,美国有人认为是“为升学作准备”的。科南特极力避免使用“为升学作准备”一语。他要求不要给修业计划或分轨贴上诸如“学院预备”、“职业”、“商业”之类标签。因为,他认为在今天的美国,要把中学学程的细节跟学生以后在学院或大学的课业关联起来是不可能的。一个聪明的孩子,进校时即使科学或者数学或者外语的程度差一些,也可能在完成学院学程时成绩特别优异。⑧
科南特认为,对少数极有才能的学生采用导师制,如这类学生人数足够可以开设特别班。这样的学生可以越级选修高深学程,如“十一年级数学”、“十二年级数学”、“学院数学”。对学习特别迟钝的学生,应采取给予特殊照顾的措施。科南特指出:他在访问中学时,曾发觉聪明的儿童,为了得到高的分数,名列前茅,不愿选读较深较难的学程;而一些才能稍逊的学生,在家庭压力下,羡慕学术分轨的名望,好高骛远,倒争相进入这个分轨。为了防止这些毛病,他要求劝说家长不要让自己的能力较差的孩子去读深而难的学程,如“十二年级数学、物理学、外语”,并且对选读这类学程作了限制,如选读“十一年级数学”,在十年级的数学成绩至少要是“C”,选读“十二年级物理学”,要修了三年数学并且每年成绩至少是“C”。

三、能力分组

能力分组可以说是科南特建议的教学组织形式。他认为无论是每个学生一定要修习的“普通教育”的学程,还是按才能而选修的学程,每个学程均应按能力进行分组(或班)。如,英语、美国历史、九年级数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程,每个学程至少应分三个组(班),一个为少数更有才能的学生,一个为能力平常的大多数学生,一个为应采取特殊对待的学习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说,每个学程分设强(优)、中、弱(差)三个班。不过科南特强调一点,就是,不要把这种学科上的能力分组,与把一定的学生在所有学科上都放在一个特定的小班内,混为一谈。于是按科南特的建议,一个学生英文可以在顶好的(强)一组中,而他的历史或九年级数学可能是在中等组。我们看到,他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没有把学生“一刀切”的班级,没有死板固定的“教学计划”,与班级一上课制是不一样的,可以照顾到学生的程度。
为了防止学生为得高分而修习容易的学程,科南特还主张不要在年级中按学生在所有学科上得到的分数给他们排名次,并且要劝说学院和大学的招生人员必须考察学生的全部成绩,不要信赖容易使人发生错觉的在年级中的名次。也就是,不要一味抢“尖子”。
学生因能力不等和目标不同而分组后,同一年级的学生,接触必然减少,了解也就削弱。为了发展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科南特认为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应有本级教室(homeroom),认为需要把本级组织成学校里有重大意义的社会单位每个本级教室从能力和职业兴趣来说都是横断面的。学校行政上要使负责本级的教师相信他的工作是重要的,应给本级活动分配足够的时间,以便他们发展对社区兴趣感,开展具体的代议制政体实践。因此,本级要推选一个或两个代表参加学生会,并回来向本级报告情况,等等。

四、综合中学

要采取上述各种办法,一所规模小的学校是困难的。因此,科南特极力主张在美国办规模较大的综合中学。他在职能上将美国的中学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中学,一类是“专门”中学。至于专门中学,在他看来,又可分成两种。其一是“学术的”(acadelnic),或者说“为学院作准备的”,它招生选拔严格,如美国著名的布朗克斯理科中学,便是适例。另一种是“职业一技术的”,开设多种多样职业性质及技术性质的学程,让学生获得劳动市场上的“可售技能”。
综合(comprehensive),是相对于上述的“专门”而言的,意即把“普通教育”、“学术教育”、“职业一技术教育”这三种职能或者说三种类型的学校集合在同一教育机构中,用他们生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集中于同一个屋檐下”。科南特颇为自诩地把这种全盘的“综合中学”称作是美国独有的特征,是实现美国人所憧憬的机会均等这一理想的手段。综合中学的定义是“它的修业计划反映社区中所有青年的教育需要”。其任务有三:第一,“为全体学生提供普通教育”,即开设全体学生都必修的英语和美国文学及作文、社会学科、数学、科学等方面的学程,第二,为不一定上学院的大多数学生开设非学术性的(no-nacademic)学程,如职业的、商业的、半工半读的;第三,为有学术才能的学生开设数学、科学、外语等方面高深的学程。⑨
这些就是科南特从能人统治的社会的角度出发给美国中等教育改革开出的一个处方,他的着眼点在使美国每个青年各得其所,而他特别关切的无疑是尖子教育,是学业优异。
尽人皆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界要求民主化、机会均等的呼声,甚嚣尘上。再者,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竞争激烈(经济、军事)的情势下,人才的埋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莫大的损失。各国唯恐造成这种损失,这是它们扩大教育机会的重要原因。再次,能力发展,据心理学研究,人才优劣要到青年期晚期才有明显的分化,因而过早的专门化可能造成选拔上的失误,推迟分化,不以一次考试(或测验)定终身,⑩在中等教育已经普及或相当发展的条件下,中学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机会均等和课程(教学内容)如何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需要。它成为人们普遍关切的问题。上述科南特的方案,可以说是在美国中等教育已普及的情况下,要使美国的中学具有民主的、机会均等的色彩,用选修计划调节“就业”与“升学”的选择,分别满足少数有才能的和大批才能稍逊的学生的需要,把教育上的尖子主义(élitism )与平等主义(egalitarianism)调和起来的尝试。尽管中学的多重职能合到了“同一个屋檐下”,形式上没有几个类型的中学或多种结构了,实质上课程并没有综合化,仍有几个类型,在科南特那里是“学术”学科与“职业”学科两分。这与欧洲一些国家和英国中等学校之有“文法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差不多。科南特对课程分化坚持不要贴上“分轨”的标签。即使这样,看来问题并未圆满解决。进职业-技术分轨的学生及其家长,仍觉得学校对他们是不公允的,厌弃的。这样一种社会心理气氛并未法除。 src="/teacher/JS/wxgg.js">

相关文章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指理论:战后美国教育研究(十)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指理论:战后美国教育研究(九)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指理论:战后美国教育研究(八)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指理论:战后美国教育研究(七)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指理论:战后美国教育研究(四)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指理论:战后美国教育研究(五)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指理论:战后美国教育研究(三)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指理论:战后美国教育研究(六)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指理论:战后美国教育研究(二)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