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脏腑病机的相互影响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9:05 13:09:2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各脏腑之生理功能是密切相关而又协调平衡的。因此,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脏腑的病理变化,常可或迟或早、或轻或重地影响及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发生相应的病理传变,产生两脏同病等复杂的病理表现。

  心病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影响

  临床以心肾、心脾等病变相互影响为多见。

  1. 心火亢盛,可引动命门相火,使肾阴受损。阴虚阳亢,相火妄动,从而扰乱精室,扰动心神,导致心肾不交,可见性机能亢奋,或遗精早泄、心悸、健忘、虚烦不眠等症。

  2. 心阳心气虚损,则脾运化受碍,气血生化无源,则可导致心脾血虚,可见食少、倦怠、怔忡、面色萎黄等症。

  3. 心血虚亏,则肝藏血不足,血不养肝目,则视物不明、眩晕头痛;血不养筋,则肌肉动。

  4. 心肝火旺,上炎灼肺,则津亏肺燥。灼伤肺络,络破血溢,则咳嗽痰血。

  5. 心与小肠经脉相连,心火偏亢,热移于小肠,则小便短赤、灼热疼痛或尿血。

  肺病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影响

  临床以肺肾、肺脾、肺与大肠同病或相互影响较为多见。

  1. 肺气虚,影响及脾,可致中气不足,脾失健运,是为肺虚及脾,可见气短、体倦、食后腹胀等症。

  2. 肺虚不能下输精微于肾,久则必致肾虚,而成肺肾两虚之证,可见气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症。

  3. 肺与大肠经脉相连,肺病可下移大肠。如肺蕴实热,气逆不降,则大肠传导不行,可见大便干结。

  4. 温热病邪犯肺,逆传心包,热扰心神,则可见神昏谵语等症。

  5. 肺虚肝逆,或肝火上炎灼肺伤津,则可见胸闷、喘急、口苦、面红耳赤、咳嗽咯血等症。

  脾病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影响

  临床以脾胃、脾肺、脾肾、心脾、肝脾等病变相互影响为多见。

  1. 脾与胃以膜相连,脾为胃行其津液,脾病可影响及胃,使胃气呆滞,进而宿食、水湿内聚,而见纳化、呆滞、脘闷,或食后腹胀等症。

  2. 脾病则后天水谷精微转输不足,气血生化无源,气虚血亏,久必导致肾虚,可见精神困倦,少气懒言,腰膝痠痛,便溏泄泻等症。脾肾阳虚,蒸腾气化无力,运化水湿功能失职,则水湿不化,泛溢于肌腠,而为水肿。

  3. 脾病,水湿运化失职,水湿凝聚而成痰饮,痰浊上犯阻肺,肺失宣肃,则可见咳嗽痰多、脘腹胀闷。脾虚及肺,脾肺两虚,则可见气短、喘促、倦怠乏力、纳呆食少、便溏等症。

  4. 脾病则中焦失运,肝气疏泄受碍,肝脾不和,则可见胁胀脘闷、腹胀纳呆。中焦湿热壅盛,阻遏胆汁排泄,胆液逆流入血,泛于肌肤,则可发为黄疸。

  5. 心脾血虚,见前。

  肾病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影响肾病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影响

  肾病可影响及其他四脏,使其功能失调。而其他脏腑病变,久之亦多影响及肾。

  1. 肾阳虚,命门火衰,则心阳不足,或肾虚水泛凌心,则可见心悸,气短,水肿等症。

  2. 肾阴虚,不能上济心阴,心阴不足,心阳独亢,则心肾不交,水火失济,可见虚烦不寐,舌赤口干等症。

  3. 肾虚及肺或肺虚及肾,可致肺肾两虚,见前。

  4. 肾阳虚,则脾失温煦,运化失职,可见完谷不化,泄泻,或水肿。脾肾为后先天之本,脾肾两虚则全身机能衰弱。

  5. 肾阴虚不能滋养肝阴,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虚阳上扰,则可见眩晕耳鸣、腰痠膝软、血压升高等症。

  6. 肾与膀胱,经脉相连,肾阳虚则气化功能减弱,影响膀胱,而致排尿不利。若肾虚,固摄作用不足,则膀胱失约,可见小便失禁,甚可遗尿。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奇恒之腑的病机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小肠的病机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脏腑病机的相互影响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知识点辅导:年龄分期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知识点辅导:生长发育与生理特点(体格发育)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