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北大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第八章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9:05 13:40:0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8章 思维与想象
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性。
思维最显著的特征:是 间接性 和 概括性。
思维的间接性:指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是靠直观获得,而是大脑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工具作为媒介,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整合加工,从而由已知推测出未知。
思维的间接性的表现: 1、 思维能对不在眼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加以反映。
2、 思维能对根本不3、 能进行感知的事物进行反映。
4、 思维能在对现实事物认识的基础上,5、 做出某种预见。
思维的概括:包含两层意思:1、是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性抽取出来,对其属性加以概括。2、从部分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找到普遍的、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的现象中去。
思维的种类:
1. 根据思维形态的不2. 同3. ,4. 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 和 抽象思维。
5.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6. 同7. ,8. 分为:求同9. 思维 和 求异思维。
求同思维:也叫聚合思维,是把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从已知条件出发,找出一个共同的正确的方案或答案的思维。
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思考出多样性的答案的思维。
求异思维的特点:
1. 流畅性 (指2. 思维敏捷迅速,3. 能一连串回答出十几个或几十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4. 变通性 (指5. 能思考出多种不6. 同7. 类型的解决方案,8. 如回答布可以做伞、帐篷、绷带、画布等)
9. 独特性 (指10. 思考与众不11. 同12. ,13. 如提出“一国两制”的方案)
第四节: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从初始状态经过问题空间,进行一系列搜索,在最终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在问题的解决策略中,河内塔问题,可作为手段-目的分析的实例。
问题解决的思维特点: 1、问题解决的思维是指向性思维。
2、必须有一系列的运算程序。
3、必有认知成分的参与。
*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 迁移作用
正迁移,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
负迁移,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
2. 不3. 相干多余信息干扰
4. 原型启发作用
原型启发:从其它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思维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5. 动机和情绪
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解决问题,消极沮丧的情绪会妨碍思维的进行。
动机不足,则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动机过高超过一定强度,解决问题的效率会降低,动机强度适中,解决问题的效率最高。
6. 定势的作用
定势:主体对一定活动的一种预先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后继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势。
陆钦斯量水实验说明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第五节:想象
想象与表象的关系:
1. 区别:1)定义
表象: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一般称作记忆表象或简称表象。它是对以往感知过而当前不在面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范畴 表象属于记忆范畴; 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
3) 表象无创造性;想象有创造性。
2. 联系:表象为想象提供素材。
想象的种类:
1. 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产生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势。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在一定的目的、意图和任务支配下的有意识的自觉的想象。
有意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和 幻想。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是按照自己的创建,在头脑中独立地构思某些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是一种与主体愿望结合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过程,是对未来前景和活动的一种形象化的设想。


相关文章


教师考试:北大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第十二章
教师考试:北大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第十一章
教师考试:北大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第十章
教师考试:北大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第十四章
教师考试:北大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第八章
教师考试:北大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九章
教师考试:北大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七章
教师考试:北大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五章
教师考试:北大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第六章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