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与传染病学]绿脓杆菌感染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9:05 13:30:0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概述】

  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对人类而言,属条件致病菌。长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肿瘤化疗、放射治疗等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以及手术后或某些治疗操作后(气管切开、保留导尿管等)的患者易罹患本菌感染,故亦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病因】

  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 saeruginosa)是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在琼脂平板上能产生蓝绿色绿脓素,感染伤口时形成绿色脓液。本菌为无荚膜、无芽胞、能运动的革兰氏阴性菌,形态不一,成对排列或短链状,为专性需氧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致病性绿脓杆菌在42℃时仍能生长,据此可与荧光假单胞菌等进行鉴别,本菌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

  菌体O抗原有两种成分,一为内毒素蛋白,是一种保护性抗原,另一为酯多糖,具有特异性,根据其结构可将绿脓杆菌分成12个血清型,此外还可利用噬菌体或绿脓杆菌素分型。

  绿脓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潮湿处能长期生存,对紫外线不敏感,湿热55℃1小时才被杀灭。

  【流行特征】

  正常人皮肤,尤其潮湿部位如腋下、会阴部及耳道内,呼吸道和肠道均有该菌存在,但分离率较低。

  绿脓杆菌感染常在医院内发生,医院内多种设备及器械上均曾分离到本菌,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病人、病人与病人的接触也为传播途径之一。除院内感染外,绿脓杆菌还可引起与医院环境无关的感染,近年来对此已有更多的认识,它已成为足穿刺感染、心内膜炎、滥用药物所致的骨髓炎、眼部感染、新生儿感染性外耳炎、游泳池等引起的皮肤病等的主要病原菌,亦是战伤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发病机制】

  绿脓杆菌有多种产物有致病性,其内毒素则在发病上无重要意义。其分泌的外毒素A(PEA)是最重要的致病、致死性物质,进入敏感细胞后被活化而发挥毒性作用,使哺乳动物的蛋白合成受阻并引起组织坏死,造成局部或全身疾病过程。动物模型表明给动物注射外毒素A后可出现肝细胞坏死、肺出血、肾坏死及休克等,如注射外毒素A抗体则对绿脓杆菌感染有保护作用。

  绿脓杆菌尚能产生蛋白酶,有外毒素A及弹性蛋白酶同时存在时则毒力最大;胞外酶S是绿脓杆菌所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外毒素A的ADP-核糖转移酶,可促进绿脓杆菌的侵袭扩散,感染产此酶的绿脓杆菌患者,可有肝功能损伤而出现黄疸。

  绿脓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完整皮肤是天然屏障,活力较高的毒素亦不能引起病变,正常健康人血清中含有调理素及补体,可协助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及杀灭绿脓杆菌,故亦不易致病;但如改变或损伤宿主正常防御机制,如皮肤粘膜破损、留置导尿管、气管切开插管,或免疫机制缺损如粒细胞缺乏、低蛋白血症、各种肿瘤患者、应用激素或抗生素的患者,在医院环境中常可从带菌发展为感染。烧伤焦痂下,婴儿和儿童的皮肤、脐带和肠道,老年人的泌尿道,常常是绿脓杆菌败血症的原发灶或入侵门户。

  【临床表现】

  (一)败血症 绿脓杆菌败血症多继发于大面积烧伤、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气管切开、静脉导管、心瓣膜置换术及各种严重慢性疾病等的过程中。本菌引起的败血症约占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的第三至第四位,病死率则居首位。其临床过程与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相似,除早产儿及幼儿可不发热外,患者可有弛张或稽留热,常伴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皮肤出现坏疽性深脓疱为其特征性表现,周围环以红斑,皮疹出现后48~72小时,中心呈灰黑色坏疽或有溃疡,小血管内有菌栓,将渗液涂片革兰染色或培养易找到细菌。皮疹可发生于躯体任何部位,但多发于会阴、臀部或腋下,偶见于口腔粘膜,疾病晚期可出现肢端迁徙脓肿。

  (二)呼吸道感染 原发性绿脓杆菌肺炎少见,常继发于宿主免疫功能受损后,尤其易发于原有肺部慢性病变基础上,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吸机后,X线表现为两侧散在支气管肺炎伴结节状渗出阴影,极少发生脓胸。

  (三)心内膜炎 常发生于原有心脏病基础上,心脏手术、瓣膜置换术后,细菌常接种于伤口缝线上或补缀物上,也可发生在烧伤或有药瘾病人的正常心脏瓣膜上。炎症可发生在各个瓣膜,但以三尖瓣为多见。如抗生素延迟应用,有赘生物生长,左心瓣膜病变,则预后较严重,药物治愈率低,最好的治疗是及早进行手术切除赘生物和异物。


相关文章


[感染与传染病学]流行性腮腺炎
[感染与传染病学]流行性乙型脑炎
[感染与传染病学]绿脓杆菌感染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