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撒拉族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3 16:29:1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撒拉族,有人口87697人。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州县。   

撒拉族聚居区位于青海省东部的黄河沿岸,这里气候温和,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适于小麦、青稞、荞麦、玉米、谷子等农作物及瓜果蔬菜的生长。“循化椒”是驰名的土特产。   

撒拉族,早在元朝时,其先民——中亚撒玛尔罕人经新疆长途跋涉迁徙循化,后与周围的藏、回、汉、蒙古等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撒拉族。撒拉族自称“撒拉尔”、“撒剌”、“沙剌”、“沙剌簇”、“ 萨拉”、“撒拉回”等是汉人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撒拉族。   

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的乌古斯组。由于和邻近的汉、回、藏等族交往,也吸收了不少汉语和藏语的词汇。无文字,通汉文。   

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其生活习俗大体与回族相似。   

撒拉族男子喜留胡子,头戴黑色或白色圆帽,身穿白汗褡,青夹袄;妇女头戴盖头,喜佩耳环、手镯等金银首饰。善于从事商业、园艺、采伐、制革等。在湍急黄河激流上扳筏,尤为撒拉人的一手绝技。      


袖筒里捏价   

袖筒里捏价是撒拉人作买卖时秘密讨价还价的一种方式。在撒拉族地区,做买卖的人并不把物品价格标出来,而是双方都看了货以后,在袖筒里定价格,而且物价可在一定的数字之内浮动。这种不用语言而在袖筒里捏提头谈价钱,其目的加强隐秘性,以免旁人听见。撒拉人袖筒里捏价,一般捏住食指表示一、十、一百、一千、一万;捏住食、中二指,表示二、二十、二百、二千、二万;再加无名指表示三、三十、三百、三千、三万;再加上小指表示四、四十、四万、四千、四万;捏住五指表示五、五十、五百、五千、五万;捏住拇指与小指表示六、六十、六百、六千、六万;捏住拇指、食指与中指表示七、七十、七百、七千、七万;拇指与食指展开表示八、八十、八百、八千、八万;食指捏弯表示九、九十、九百、九千、九万。双方讨价还价时,往往手在袖筒里活动,而嘴中只说:“这个价,怎么样? ”直捏到双方合适为止。若双方捏的数字差距较大,就各自做罢,另觅交易对象。   

过去,撒拉人冬穿皮袄,夏穿“(衤冬)”(长衫),袖子长且宽,在袖筒里讨价比较方便。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撒拉人的穿着逐渐改为制服或西服。即使有人穿传统的皮袄,其袖子也不是太宽了。所以,今天不少撒拉人捏价改在及襟、羊皮袄下如专事羊皮买卖的,将羊皮往手上一盖,即进行交易。   

这种较古老的捏价方式,在青海省的几个民族及西北一些地区还非常流行。   


饶有趣味的踢毽子   

撒拉族民间体育活动很多,踢毽子是其中之一,为男女青少年普遍喜爱。撒拉族的毽子做法是:先准备一枚清代铜钱,然后用一块布片裹住铜钱,将布头从钱孔中翻穿上来,再拿几根鸡毛穿在钱孔中,用布头包好,拿线捆紧即可。还有一种做法是:将一块铜钱大小的石头用布包好,再剪一些鸡尾上的羽毛根,长约0.5厘米,把一头拆开,将其牢牢缝在包有石块的布中间,然后在另一头塞满鸡毛,公鸡毛最好,但忌用鸡腰子上的毛。民间传说用了以后家里的锅底会穿孔。   

撒拉族踢毽子的方式很多,难度大。最有代表性的是一种技巧踢法。届时,先用猜手背的方法分开甲乙两队,然后各队施展各种技巧踢毽,按踢的时间长短分胜负。撒拉人踢毽子的技巧令人叹服,有的在大腿上踢,有的用脚向里摆或向外摆踢,有的是用左右脚分别从身子的后面踢上来。   

在林边空地上,打麦场,闲暇时到处都可以见到撒拉族男女青少年踢毽子,女孩尤喜此游戏。它可以锻炼身体各部的灵活性,舒展肌肉,活动腿脚,既象舞蹈,又似技巧表演。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东晋及十六国(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少数民族文化--撒拉族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