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藏56·中华民族多元文化集粹》:哈尼族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3 16:57:0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集藏56·中华民族多元文化集粹》:哈尼族

哈尼鹇鸟飞天宇,代代贡祖又拜虎

  哈尼族概况: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南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区以及红河与澜沧江的中间地带。

  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以前哈尼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有些地方习以刻木结绳记事,1975年始创拉丁字母拼音文字。

  哈尼族信仰以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灵魂观念构成了信仰的主要内容。人们对大自然如风、雨、雷、电、地震、日蚀、月蚀、冰雹和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现象,认为都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在主宰着,这种神秘力量为“神”和“鬼”(精灵)两个不同的属性,并有善恶之别。

  哈尼族村寨大多建在半山腰,一般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几个家庭聚居而成。哈尼族的传统住房是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形成的楼房,楼房分三层,下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囤粮,上层堆放瓜菜杂物。

  蘑菇房,顾名思义,就是住房状如蘑菇。它的墙基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地上地下各有半米,在其上用夹板将土舂实一段段上移垒成墙,最后屋顶用多重茅草遮盖成四斜面。内部结构通常由正房、前廊(相当于正房前厅)和耳房组成。传说远古时候,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后来他们迁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哈尼族服饰:

  哈尼族人喜欢用藏青色土布作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衣服上镶彩色花边。冬季外加皮袄、穿皮裤。西双版纳及澜沧江一带妇女下穿短裙,裹护腿,头戴镶有小银泡的圆帽;墨江、元江、江城一带的妇女,穿筒裙或皱褶长裙,有的穿过膝长裤,系绣花腰带或围腰。

  哈尼族文学艺术:

  哈尼族民间口头文学极其丰富,有讲述万物来历的《创世纪》、叙述人类战胜洪水的《洪水记》、反映民族迁徙的《哈尼祖先过江来》等。哈尼族舞蹈有“三弦舞”、“拍手舞”、“扇子舞”等,其中流行于西双版纳地区的“冬波嵯舞”舞姿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哈尼族节日:

  哈尼族传统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等。哈尼族以十月为岁首,十月年又称“扎勒特”节,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属虎日(或属龙日)为初一,节期历时13天。十月年中最具特色的活动是“街心宴”,它以村寨为单位,轮流坐庄喝酒。

  六月年的节期为3至6天,哈尼语称六月年为“苦扎口”节,意为度过青黄不接的岁月,驱赶瘟神,确保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过此节时,要举行歌舞、荡秋千、摔跤等活动。

  居住在红河边上的哈尼族崇奉布谷鸟,每到阳春三月,哈尼族都要过“里玛主”节,只要第一次听到布谷鸟的鸣啼,人人都要报以“我听见了”的回答,以示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和平康泰。

  哈尼地区特产:

  哈尼族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著名的“锡都”个旧,就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盛产紫米,红河南岸出产八角、胡椒,哀牢山一带出产鹿茸、三七、黄连等名贵药材以及名茶“滇绿”。

  哈尼族的梯田文化:起伏连亘的哀牢群山中,一座座几十级、上百级的梯田,从山脚顺着坡势蜿蜒向上伸展,层层迭迭,直通茫茫云海,蔚为壮观。千百年来,面对高山峡谷的生存空间,哈尼人民创造、总结出一套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他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把终年不断的山泉溪涧,通过水笕沟渠引进梯田。到了初春,形状各异的大小梯田盛满清泉,在明媚的阳光下,山风微吹,波光粼粼;三四月间,层层梯田青翠欲滴,宛如一块块绿色壁毯。哀牢山哈尼族有句俗话:梯田是小伙子的脸。小伙子美不美,主要看他造田做得怎么样,若是他筑埂、铲堤、犁耙田样样来得,就会得到大家的称赞,并赢得姑娘的爱慕。姑娘美不美,关键要看她在梯田里做的活计好不好。梯田是哈尼族重要的衣食之源,因此,他们对水特别珍惜。

  哈尼族舞蹈:

  白鹇舞是哈尼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流传在云南省元阳县、元江县等哈尼族地区。因模拟白鹇鸟的生活、姿态、动作起舞,故名白鹇舞。舞蹈时,手执双扇,故民间也叫扇子舞。

  哈尼族标志:

  哈尼族崇奉、爱护白鹇鸟。传说古时候有位贫病老人卧于树下,白鹇鸟衔来妙药,拯救老人,然后飞向远方。为纪念白鹇,老人用芭蕉叶作为鸟翅,模仿白鹇起舞,因而流传下来“白鹇舞”。哈尼族把白鹇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村寨搬迁时抱一只小白鹇鸟来引路。梯田是哈尼族农业文明的创造。白鹇鸟和梯田围构成的图案,象征哈尼族智慧、勤劳和光明的前程。



相关文章


《集藏56·中华民族多元文化集粹》:哈尼族
《集藏56·中华民族多元文化集粹》:基诺族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