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历朝皇宫人殉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3 16:33:2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在中国君主丧葬仪式中,曾出现过惨无人道的人殉。

  殉葬之事始终为社会的良心所不忍、所痛恨。孔子见到模仿人能跳动的俑,叹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其意是先有了俑,才引发君主、贵族直接用人殉。荀子则直言斥责人殉:“杀生而送死者谓之贼!”

  春秋时结草报恩的故事就系于人殉:晋国大夫魏武子有爱妾。魏武子初患病时曾嘱咐儿子魏颗,他死后一定把妾嫁出去,但他病重时又对魏颗说,让该妾殉葬。魏武子死后,魏颗还是把父妾嫁出去了,并说:“病重时头脑糊涂,我按照他理智时的吩咐办”。后来在辅氏之役时,魏颗见有位老人在战地上结草,秦将社回败绩,马被草绊住,颠下马来被俘获。战役结束后,魏颗梦见结草的老人,老人说:“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老人为报女儿免遭杀殉之恩,结草以助魏颗。

  人殉在殷周王室盛行,沉寂千年后,又在明代宫廷复兴。

  殷周时的人殉,多至数百,不仅包括服侍过该王的女性,还有青年男子。秦缪公死时,殉葬人数多达一百七十七人,良臣之子奄息,仲行、针虎也在其列,秦国百姓为之哀恸,作《黄鸟》之诗。

  秦始皇大治陵寝,死后,秦二世诏命:“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殉葬。

  汉以后,杀生殉死之事大致不存,常有皇帝在遗诏中指示将无子之嫔妃宫女放出宫。但人殉之事也偶然在私下出现过。唐武宗病危时与王才人的一段对话,决定了王才人殉葬的命运:当王才人在病榻前服侍武宗时,武宗注视她许久,说:“吾气奄奄,情虑耗尽,顾与汝辞”。王才人说:“陛下大福未艾,安语不祥?”武宗说:“脱如我言,奈何?”王才人回答:“陛下万岁后,妾得以殉”。武宗没有说话。王才人果然在武宗断气之前,自经于幄下。王才人的“烈举”博得了宫廷内外一致赞颂,平日忌妒她专宠的嫔妃也为之感动。

  《宋史》曾隐隐约约地透露过妃嫔殉葬之事,也似乎情有可原。宋高宗曾宠幸过才人吴氏、韩氏、李氏、王氏,其中李氏、王氏容貌明艳,高宗作太上皇以后,仍然爱恋二人。太上皇驾崩,皇太后见到二才人,每每感愤,孝宗探知此情,即迫告命,让她们自便。实际就是胁迫她们自杀,殉高宗之葬。  

  以率领下层民众起义而登上皇位的明太祖朱元璋,明目张胆地复兴人殉之制。位于南京的孝陵地下,陪朱元璋瞑目的嫔妃达四十人,其中只有二人,先于皇帝病故,其余三十八人都是治丧时勒令而死的。

  明成祖的长陵,殉葬者十六妃。

  明仁宗的献陵,殉葬者五妃。  

  明宣宗的景陵,殉葬者十妃。  

  明景帝在英宗复位后被降为王,死时仍有数名嫔妃从殉。

  殉葬的嫔妃在宫中被缢死,再装敛入棺从葬。缢死的过程见之于朝鲜李朝实录,因为明初朝鲜仍沿元制,向中国朝廷进贡美女,对于死情的记述则不会是虚妄的:当死之日,殉葬者在庭中饱餐一顿,之后,被引入堂中。刚进入堂中,主持此事的嗣皇帝明仁宗走来与她们辞诀。堂上已经准备好了就死的工具,殉葬者哭声惨绝,声震殿阁。但只能就范,别无生路。宦官迫使她们登上小木床,梁上垂下来的绳索荡然,头伸进绳圈中,宦官撤去其床,便一一形同长颈之雉,挣扎、气绝。韩氏临死时,对乳母金黑说:“娘,吾去!娘,吾去!”语未竟,脚下的床立时被宦官撤走,一命呜呼。

  明代殉葬之制贯彻了五朝,在明英宗死时中断,此后未再实行。明英宗临终,口占遗嘱四项,命太监牛玉执笔,其中第二项是“勿以嫔御殉葬”这份草拟的遗诏交到文臣手中润色,李贤等览诏激动而叹:“止殉,真盛德事,度越千古矣!”《明史·英宗后纪》中赞道:“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由英宗作法,后嗣皇帝未敢再遵太祖之制。

  满洲旧有殉葬之俗,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死时,都有人从殉,从殉者有嫔妃和侍从武官。满清贵族也常以妾、奴仆殉葬。康熙皇帝在位时发布了禁止贵族以奴仆殉葬之令,清皇室率先做到了废止殉葬,从康熙起,未再出现人殉之事。

  然而中国的最后一位称帝者——洪宪皇帝袁世凯将死之际,亲手用刀杀其爱妾。这是对古来杀殉遗风的继承。好在袁世凯的王朝及时夭折,否则殉葬之制又可能卷土重来。



相关文章


戊戌变法中袁世凯告密真相
中国各朝代名称的来历
历史知识:历朝皇宫人殉
少数民族文化--蒙古族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