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桂林人文介绍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3 16:46:4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广西大鼓
  
鼓曲类鼓词分类曲种。原名桂林大鼓。形成于1962年。曾受京韵大鼓刘派传人小映霞(张秀颖)的指拨,,讲究架子功,表演潇酒利落,刚柔有致。长于演唱“武段子”。有影响的创作曲目是《特别慰问品》、《太平军将军桥大捷》《好庭长》、《雷锋语录》、《西沙之战》等。基本曲调由旧时乞丐所唱“千家赞”演变而来,又从“桂林弹词”等曲种音乐吸取有用养分,逐步形成有独特风格的、联曲与板式变化相结合的综合曲体。其中无板眼节奏的讲唱韵白曲调,似唱非唱,似讲非讲,讲唱结合,浑然一体,很有韵味,极富特色。伴奏乐器,以大三弦为主,配以琵琶、中胡等,技法借鉴于京韵大鼓。曾试验使用过梆子与脆鼓,现在则由演员自行掌握的鼓和云板所取代。

广西文场音乐
  
由唱腔曲牌与器乐曲牌组成。唱腔曲牌分大调、小调两类。大调又有[越调]、[滩簧]、[丝弦]、[南词]四类(俗称四大调)。[越调]擅表欢乐,[滩簧]宜表怨怒,[丝弦]常表衰思,[南词]则适用于哭诉。其中除[南词]外,均各有派生曲调,叫[垛字]或[垛子]、[课子调],[垛字]节奏明朗,灵活性大,往往在唱词过长唱段过多而情绪又需变化时应用。小调有[马头调]、[满江红]、[打扫街]、[骂玉郎]、[寄生草]等约80首,由于数量多、各有特色,加上大量衬词衬腔可资运用,使小调色彩显得更鲜明,更生动活泼。大调唱词多为七言、十言上下句,小调多为倚声填词。器乐曲牌,俗称过场音乐,有[一枝花]、[绮罗香]、[望妆台]等约20首,多由民间乐曲或姐妹戏曲移植过来。伴奏乐器,以扬琴为主,加上琵琶、小三弦、胡琴,笛子(俗称“五件头”),后来又增加调胡、二胡,以阮代替一度使用过的月琴、秦琴。击节乐器除板鼓外,还有碟子等。

桂林民歌
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与劳动相联系的笛篙歌(渔歌)、山歌等. 与民族相联系的龙船歌、贺郎歌、伴郎歌、婚礼歌、哭嫁歌、孝歌等. 与娱神祭祀相联系的跳神歌曲. 与宗教相联系的回族歌曲. 有一定娱乐、欣赏价值的民间小调和一些乞讨、行业叫卖性歌谣等。最普及、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山歌和龙船歌。山歌曲调简单、朴实,节奏自由,在农村广为流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曲调。多为上山砍柴或田野劳动时,即兴编唱、有独唱,也有对唱。龙船歌流行于桂林江河沿岸,漓江一带流行套曲8首,即集人歌、出船歌、游船歌、扒船歌、连船歌、赢船歌、湾船歌、扯船歌. 而桃花江沿岸一带则有套曲13首,即拉船、装龙头、开船、游江、二江、转艄、上滩、招旗、催艄、饮酒、喊兵、得胜、收兵。龙船歌曲调热列奔放,节奏感强,一般一人领唱,伴以铿锵鼓声。唱词多与悼念屈原、颂扬龙王、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关。

桂林杂技
  
为适应外事和旅游业的需要,而成立的桂林市专业性杂技团。该团自成以来,先后为喀麦隆总统阿希乔·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夫人和到朝鲜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访问演出,观众达数10万人次。主要节目有《钻地圈》、《水流星》、《狮舞》、《双顶技》、《倒立晃圈》、《绳鞭》、《顶碗》、《顶安》、《口技》、《杆竿》、《调吊》等50多种节目,主要演员有吴汉生、吴候生、廖伟林、胡小红等。

桂林渔鼓
  
鼓曲类道情分类曲种。又名广西渔鼓。是广西代表性民间说唱艺术形式之一。由道情演变而来。受湖南渔鼓影响颇深。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是在本世纪50年代初,以艺人王仁和自编自唱的现代曲目《王老头子学文化》为代表作。传统渔鼓演唱形式简单,一人“打单筒”,自敲自唱。现在则较灵活多样,有二人或多人的“走唱”,以唱为主,表演为辅。过去,除鼓与板,没有别的乐器,现逐渐发展成包括中阮或琵琶在内的民乐伴奏模式。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导游地方文化:苏扇
老北京春节如何吃
地方文化:桂林人文介绍
地方文化:赣南客家民居
影响世界的江西白鹿洞书院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