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水族风情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3 16:54:5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目前,全国共有水族34.7万人,其中,大多数分布的贵州省境内。在广西境内的水族约有1.28万人。主要分布在南丹、宜山、融水、环江、都安、河池等县、市(自治县)。   
  水族自称为”虽”,汉族称之为”水”,是民族自称的音译。在历史上,水族曾被统称为”百越”、”僚”、”苗”、”蛮”等,直到明清两代,才有” ”、”水家苗”、”水家”的汉称。解放后,根据民族意愿,国务院于1956年确定其族称为”水族”。   
  水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水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很早时候,水族人民就创造了一种古老的文字,称为”水书”或”水字”。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水族人民还创造了自己的历法---水历。这种历法以阴历九月为新年的正月,以阴历八月为年终。水族人民还创造了丰富的民间文学。《人类起源》、《人龙雷虎争天下》等神话,反映了水族先民与自然界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揭示了人类早期群居穴处,以及血缘家庭的一些生活画面。 《石马宝》、《简大王的故事》等民间故事,反映了水族人民反剥削、反压迫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水族的民间乐器,有铜鼓、在皮鼓、芦笙、胡琴、唢呐等。水族人民用铜鼓和大皮鼓,能演奏出典雅、抒情、奔放、热烈、哀怨、悲伤等情调。水族的斗角舞、铜鼓舞,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水族工艺美术有刺绣、剪纸、印染和银器加工等。这些工艺精巧别致,久负盛名。   
  水族的风俗习惯颇具民族特色。端节、卯节等,是按水历来推算的。节日祭祖和丧葬祭供时,除鱼肉以外均忌荤,鱼肉是祭祀的唯一佳肴。水族以大米为主粮,以玉米、小麦、芥麦、芋头、红薯等为杂粮。他们喜吃酸辣食品,喜欢糯食,特别喜爱鱼类食品。   水族家庭组织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兄弟长大娶妻后另立门户,并奉行”同宗不娶”的婚姻习俗,同一姓氏中的大姓、小姓可以通婚,但”同宗不娶”必须恪守,否则就要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习惯法的严厉惩治。   
  据考,水族是从古代骆越的一支逐渐发展而来的。古代流传下来的水族民间歌谣中,保留着许多山川地名,也与今天广西境内的一些山川地名各相一致。根据水族古歌的叙述,水族的祖先最初生活在邕江流域的”岜虽山”,后来被迫离开邕江流域,渡过红水河,经河池、南丹一带,沿龙江溯流而上,迁徙到今天的水族地区。水语保留了”百越”语言的大量入声字音和短促调;古代越人习惯居住”干栏”建筑,至今水族的住房,仍多这种”干栏”式建筑;古代越人迷信”鸡卜”,而现代水族民间还残存”鸡卜”和”鸡蛋卜”;古代越人喜爱铜鼓,现在水族人民也十分崇尚铜鼓,等等。由此可见,水族来源于骆越的说法是可信的。   
  水族先民从”骆越”母体中分离出来后,就一直生活在今天贵州省的三都、荔波、独山、都匀一带。自晋至隋,这一地区一直在谢氏地方政权的统治之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水族先民逐渐发展成为单一的民族。唐宋时期,中央王朝在水族地区设立”羁縻州县”进行统治,元明时期,又设置了土司制度,以后改土归流,派流官进行直接统治。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水族地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末民初,水族地区社会秩序混乱,人民受尽滇黔军阀和土匪的蹂躏。在此期间,部分水族人民不堪忍受军阀和土匪的烧杀抢掠,陆续从贵州的三合、荔波、独山等县迁入广西的西北部。   
  水族进入广西后,多为当地汉、壮地主的佃户,他们除了遭受沉重的地租剥削之外,还受到其他许多超经济的剥削。国民党统治时期连年征兵,反动的伪乡长、村长乘机勒索水族人民的财物,或以庇护为名,诱骗水族青年为他们做几年长工。另外还有种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在官僚、地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之下,水族人民过着极端悲惨的生活。  
  解放后,水族人民和各族人民一样,成了国家的主人。现在,在各级人民代表中,均有水族的代表;不少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成了国家干部。   
  建国以来,在当地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广西水族地区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广西水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南丹县六寨镇、南丹县巴定乡经济有了初步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水族的文教卫生事业也得到了发展。过去文盲充斥的水族,如今已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有了自己的中学生、中专生和大学生。现在,水族地区改变了过去缺医少药、疾病流行的落后状况,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关文章


民族风情——苗族风情
民族风情——瑶族风情
民族风情——水族风情
民族风情——彝族风情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