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彝族风情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3 16:54:5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全国彝族人口658万多人,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内。广西彝族人口共计7000多人,主要分布在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德峨、克长、者浪、岩茶等4个乡的10多个村和那坡县城厢、百都、下华3个乡的9个村寨,余者居住在西林、田林县内。   
  广西彝族是在不同时期从滇黔等地迁来的,何时迁入,说法不一,但至迟在明代初年已陆续迁入隆林等地,至今已有六百多年。
  广西的彝族,按当地习惯说法,可分为黑彝、白彝、红彝三种(这里主要是按衣饰分,而不是等级意义上的黑彝、白彝之分),居住在隆林、西林县(自治县)的彝族基本上是黑彝。他们一部分来自滇西,一部分来自云南的东川、会泽、曲靖一带,经黔西南迁入隆林、西林。其语言、衣饰、习俗与四川凉山、黔西北、云南楚雄、大理等地的彝族相近,如尚黑色,男子头扎”英雄结”,身披”擦瓦尔”,女子着右衽滚边上衣、长裙、过火把节等。 但现在隆林这部份彝族,原来的服饰、节日习俗已变化,与当地壮、汉族相同,语言仍与川、滇、黔的彝族相同。   
  居住在那坡县的大部分彝族(如达腊、念华、者祥、坡报等村屯)是白彝,由滇南一带迁入。他们的语言、衣饰、习俗与滇南富宁一带彝族相同,尚白色,主要衣式为白衣(虽绣有各色丝线图案,但不掩白底色)、黑裤加黑头帕、花头格巾和绑腿,妇女腰佩大黑腰坏。最隆重的节日为跳公节,不过火把节。该地彝族与隆林彝族语言,衣饰,习俗都差别很大。   
  居住在那坡县的坡伍、坡康、达汪等村屯的人数不多的部分彝族是红彝(又叫花彝),之所以叫红彝,据说是因为衣着花红且喜欢”吃红”,如过年节用猪血、鸡血染红糯饭,喝生血等。这部分彝族操另一种口语方言,与黑彝、白彝言语不相通。   
  彝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广西彝族使用彝语,多数兼通汉语,也懂附近的民族语言,如苗语、壮语等。彝文只有个别摩公识得少许,基本不使用。   
  广西彝族多居山区从事农业,主要农作物为玉米、稻谷、红稗、豆类等。经济林是油茶、油桐、八角、杉木以及养牛、马、猪等。人民生活简朴,住房为石砌房基泥墙屋或木板干栏房。原来交通极不方便,运输全靠肩背马驮。解放后修了公路和不少简易机耕路,情况已大有改善。如那坡县者样彝族与外面交通一直靠步行爬山,1989年元月正式修通公路,汽车通到彝寨山脚。   
  彝族多为一夫一妻制家庭,重舅权,重女方亲戚,习惯实行姑舅表婚,部分地区流行入赘婚。婚丧习俗颇有特点,如舅舅对外甥的婚约有较大支配权,死了人先要向舅家报丧。女婿在有红白事时和各种节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等。   
  彝族人珍管铜鼓,铜鼓在他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凡遇年节都在公坪中敲铜鼓,跳铜鼓舞,建新房和白事时也使用铜鼓。敲铜鼓跳新房,遇丧事则敲铜鼓送葬,结婚等喜事一般少用铜鼓,但若远来客人多,也可以使用。彝族人一听见铜鼓敲击声,就会情不自禁地起舞。   
  节日活动较多,除与汉、壮族相同的外,还有三月三护林节,六月六爱鸟节,八月二十三日修路节,十月的丰收节等,以及”抹黑脸”、”打磨秋”、”跳房”等活动。流行的舞蹈有铜鼓舞、芦笙舞、二胡舞,民歌有酒歌、情歌、起源歌、送葬歌等。重祭祀,诸事多请摩公喃吆占卜

相关文章


民族风情——水族风情
民族风情——彝族风情
民族风情——仡佬族风情
民族风情——汉族风情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