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婚俗——傣族的习俗与婚俗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3 17:23:1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傣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傣族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 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

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谈情说爱有季节

每年的七月十五至十月十五期间的农忙季节,傣族青年一般不谈恋爱,也不办喜事,这一古老习俗是为了把精力放在生产和敬佛上,以祈得佛祖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但农闲季节,尤其是一些节日和集会活动,却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大好时机。

“串姑娘”

傣族青年男女相恋,常用歌声来表达爱慕之情,一问一答,羞涩而不落俗套,十分委婉巧妙,纯朴动听。每当夜幕降临,姑娘们就放下碗筷,拎上纺车去纺线,其实是等待来"串姑娘"的小伙子。

附近村寨的小伙子此时会带着琴瑟来到意中人的竹楼边唱起情歌,若姑娘愿意,会以顿挫的纺车节奏回应,甚至放下纺车,与小伙子一起到大青树下尽情倾吐爱慕之情。

“丢花包”有学问

每年"泼水节"期间的"丢花包"活动也为傣族青年建立感情,缔结姻缘提供了机会。花包是傣族姑娘用花布条精心拼缝而成,里面裹着棉籽谷壳一类的东西,四周和中心分别缀着五彩花穗。

节日期间,在寨边广场或河滩草坪上,盛装的男女相距二 三十米,分排两边。姑娘扔,小伙接。细心的姑娘通常不会轻意抛扔,而是专投意中人,并且往往扔得又高又远。

小伙子如果也看上这姑娘,就佯装接不住,愉快地认输,从自己的筒帕里掏出花手帕或银手镯,作为处罚赠送给姑娘,两人一起离开大伙,到树林或小溪边互诉衷肠。或约定好时间地点,让小伙按期"串姑娘"。 “吃小酒”

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手腕拴线,永结同心

相爱定情之后,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去女方家里提亲,只要两厢情愿,父母一般不加阻挠。定婚之后,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

傣家的婚礼,古老简朴,按照当地风俗,婚礼必须在女方家竹楼上举行。"拴线"仪式是傣族婚礼的主要内容。宽敞的竹楼堂屋摆着一张礼桌,桌上铺芭蕉叶雌雄鸡各一只及红布白布等。主婚人端坐上首,面对跪在面前的新郎新娘先致贺词。

两位新人从桌上抓一坨糯米饭,蘸上酒,撒向四周,举手作揖,以示对祖先的怀念和祭奠。之后,主婚用一根较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绕过两人的肩,把线的两端搭在桌子上。再用两根较短的线,拴住新郎 新娘的手腕。表示他们的灵魂和心已经拴在一起,相亲相爱,永不分离。在座的老人,也纷纷拿起白线拴在新人手腕上,祝愿他们婚后幸福。 仪式过后,主人备下丰盛的酒宴,招待来宾,新郎 新娘向客人殷勤敬酒,还要回答客人提出的问题,幽默的问答常引来哄堂大笑,加上赞哈(傣族歌手)美妙的歌声助兴,气氛十分热烈。



相关文章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字狱
中国上下五千年——乾隆帝禁书修书
中国上下五千年——曹雪芹写《红楼梦》
中国上下五千年——康熙帝平定三藩
各族婚俗——傣族的习俗与婚俗
各族婚俗——先“嫁”后“娶”的婚俗
各族婚俗——京族的习俗与婚俗
各族婚俗——凉山彝族少女的换裙仪式
各族婚俗——关中婚俗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