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中级金融基础辅导-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1:15 12:55:0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学习目标
核心是两种融资方式的特征,要求考生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清晰分辨两种融资方式的不同特点,并熟练掌握不同融资方式所包括的融资种类。由于两种融资方式的特征差异显著,采取对比记忆效果较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不同融资方式所主导的金融体系的区别。对于融资方式与货币流通的关系,需要熟练掌握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货币创造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加速货币流通、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机理,并掌握直接融资扩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掌握直接融资的概念、种类和特征
1.直接融资的概念
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议,或者前者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实现资金转移,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
它的基本特点是融资双方不经过银行等中介直接成交。
投资银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或组织只是充当代理人的角色。
2.直接融资的种类
(1)股票融资
(2)债券融资
(3)商业信用——企业与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和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资金融通形式。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提供商品的商业信用,如企业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等;另一类是提供货币的商业信用,如在商品交易基础上发生的预付定金、预付货款等。
(4)国家信用——以国家为主体的资金融通活动。主要表现形式为国家通过发行政府债券来筹措资金。
(5)消费信用——企业、金融机构对个人以商品或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中,属于直接融资的主要是企业通过分期付款形式向个人消费者赊销房屋或者高档耐用消费品。
(6)民间个人信用——民间个人之间的资金融通活动,习惯上称为民间信用或者个人信用。
3.直接融资的特征
(1)直接性——资金需求者直接从资金供应者手中获得资金,并在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建立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2)分散性——直接融资在无数个企业、政府与个人之间进行,具有一定的分散性。
(3)信誉差异较大——直接融资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或者企业与个人之间进行的,而不同的企业或者个人,其信誉好坏有较大差异。
(4)部分具有不可逆性——如发行股票所得资金是不需要返还的,股票只能够在不同投资者之间互相转让。
(5)相对较强的自主性——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融资者可以自己决定融资的对象和数量。
(二)掌握间接融资的概念、种类和特征
1.间接融资的概念
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一笔独立的交易,即资金盈余单位通过存款,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等形式,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资金短缺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其基本特点是资金融通通过金融中介进行,它由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两个环节构成,资金盈余单位与短缺单位都要与银行发生一笔单独的交易。金融机构不是一般的代理人,而是一个独立的交易主体,资金盈余单位对金融机构的要求权与金融机构对从该单位所获资金的具体运用无关。
2.间接融资的分类
(1)银行信用——以货币形式向企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是以银行等作为中介机构进行的资金融通形式。
(2)消费信用——属于间接融资的消费信用,主要是指银行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购买住房或者其他耐用消费品的贷款。
3.间接融资的特征
(1)间接性——资金需求者和资金初始供应者之间不发生直接借贷关里,资金初始供应者与资金需求者只是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融资关系。
(2)相对集中性——间接融资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在多数情况下,金融中介一方面面对资金供应者群体,另一方面面对资金需求者群体。金融机构在间接融资中具有融资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3)信誉差异较小——间接融资相对集中于金融机构,世界各国对于金融机构的管理一般都较严格,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也多受到相应稳健性经营管理原则的约束,加上一些国家还实行了存款保险制度。因此,相对于直接融资来说,间接融资的信誉程度较高。
(4)全部具有可逆性——通过金融中介的间接融资均属于借贷性融资,到期均必须返还,并支付利息,具有可逆性。
(5)融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金融中介手中——资金的初始供应者虽然有供应资金的主动权,但是这种主动权实际上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间接融资的主动权在很大程度上受金融中介支配。
4.融资的其他分类
融资还可以从其他不同角度加以分类,不同的融资方式具有不同的作用特点。

例题:单选
根据融资的形态不同,融资可以分为( )。
A.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B.借贷性融资与投资性融资
C.国内融资与国际融资 D.货币性融资与实物性融资
答案:D
(三)熟悉融资方式与金融体系的关系
为了充分发挥不同融资方式的积极作用,世界各国在采取融资方式时,往往根据国情不同或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金融体系。
1.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
在这种金融体系中,间接融资比重较大,市场较为不发达,金融机构种类较少,储蓄主要通过银行类机构中介给资金使用者。银行一方面吸收储蓄,另一方面发放贷款,风险资本只能来自留存利润或直接来自少数储蓄者。在发达国家中,这种金融体系以法国、德国和日本最为典型,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市场发展较为落后,金融体系大多也属于这种类型。
2.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
在这种金融体系中,直接融资比重较大,金融市场发达,金融机构种类繁多,企业更多地依赖包括风险资本在内的外部融资,而且融资更多地通过金融市场,而不是金融中介进行。这种金融体系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以英国和美国最为典型。而且,出现了新的特征: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越来越依赖金融市场。

例题:单选
下列关于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直接融资比重大
B.金融机构种类少
c.企业融资更多依赖于包括风险资本在内的外部融资
D.企业融资更多通过金融市场进行
答案:B
(四)熟悉融资方式与货币流通的关系
首先看间接融资与货币流通
1.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创造货币供应量
信用货币通过两条渠道被创造出来:
(1)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中央银行通过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收购金银以及外汇、向财政部门提供贷款或者给予透支,把基础货币投人到经济运行之中。中央银行最初提供的基础货币表现为一般银行和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然后一部分被提取现钞,进而表现为现钞发行和在中央银行存款两种形态。
(2)商业银行系统通过信用活动创造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利用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通过间接融资活动,创造出多于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的货币供应量。随着商业银行融资活动的继续进行,多次融资的结果,将使得货币供应量若干倍于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量。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不是无限的,要受到基础货币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必要的备付金率和客户提现率的制约。

例题:多选
在现代信用货币条件下,创造信用货币的途径有( )。
A.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
B.商业银行通过信用活动创造货币供应量
c.投资银行创造股票
D.财政部创造公债券
E.企业创造商业票据
答案:AB
2.非银行金融机构间接融资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此处非银行金融机构指不能办理转帐结算和吸收活期存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活动不会扩大货币供应量。这主要是因为这类机构不能像商业银行系统那样在贷出款项后,在自身负债方向同时增加新的负债金额。非银行金融机构只是把委托单位原来在银行的存款转借给另外一家企业,使委托单位原来在银行的存款,转变成借款单位在银行的存款,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则变成了委托单位的债务人和借款单位的债权人。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活动可以产生加速货币流通的效应。企业等单位将暂时不用的资金交给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加以融通之后,就会变成其他单位立即可以使用的资金,形成社会购买力。这无疑有利于加速货币流通速度,扩大本期社会总需求。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进人拆借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利用银行拆借资金办理融资业务,实际上也起到了扩大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再看直接融资与货币流通
直接融资会减少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吗?
3.扩大直接融资的主要问题
(1)直接融资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原来以储蓄存款形式存在的货币供应量,转变成为以企业活期存款形式存在的货币供应量,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社会总需求。
(2)直接融资可能使得原先已经过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变得更加难以控制,可能会恶化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合理比例。
(3)由于大量资金脱离了银行的控制,因此为货币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增加了复杂性和难度。



相关文章


经济师中级金融基础辅导-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经济师中级金融基础辅导-资产证券化
经济师中级金融基础辅导-项目融资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