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景点:南龛石窟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3 18:48:3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南龛石窟位于巴中县城南二里的南龛山腹。岩石壁立,高十余丈,长数百尺,方正如削,列层分龛,镶佛累累,南龛造像,始创于南北朝,随庙不断增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有造像133窟,2100余躯。有经幢十四座,造像碑十则,新建碑四则,严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题记五十条,诗文五十二首,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是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巴中古文化的历史见证。

  南龛石窟造像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千佛岩、神仙坡、大佛洞、佛爷湾一带,南龛石窟尤以大佛洞最为密集,“大龛小龛,前佛后佛,大身小身,密如蜂房,雕龛玲珑,规模宏大”。南龛石窟的内容,主要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药师佛”、“五佛”、“七佛”、“三世佛”、“一佛二第子”、“一佛二第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八部众”、“千佛本身故事”、“佛教史迹故事”(双头瑞佛)、“西方净土变”、“诃利谛母”、“观音菩萨”、“数珠手观音”、“地藏菩萨”、“毗沙门天王”、“舍利塔”等。   

  南龛石窟现存有隋代造像,多为唐代作品,宋以后的造像极少。碑碣中,有记载南龛造像由来的唐“严武奏表”,“有开元二十八年春张令该造释迦牟尼佛一铺”碑,有“天宝十年七月七日造七级浮屠”碑等等。   

  隋朝的大统一,使南龛石窟艺术显露出一种豪放的作风和清新的感觉,到了唐代,匠师们更以卓越的艺术才能,创造出了更加杰出的作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些造像艺术已基本上摆脱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那种宗教神秘的色彩,明显地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以丰满健壮为美,雍容华贵为美,以适应当时实现社会的审美习尚。,

  如107龛的卢舍那佛像,身高4.45米,表情庄严肃穆,充分表现出令人皈依的艺术魅力;第116号龛在高2.7米、宽4.2米的龛窟内雕刻了93尊佛像,别具一格,很富有当时川北特色;第53号龛和76号龛的一佛二弟和八部护法神龛,布局严谨,雕刻精巧微妙。

  南龛石窟在人物的造型上,比例适度,凝炼健康。佛像庄严和谐;菩萨像丰满园润,方额广颐,头束高髻,戴宝冠,“长眉入鬃”,“素面如玉”,神情潇洒。就其体态,多为两种。一是肢体修长、亭亭玉立。二为“丰腴腻体”、“曲眉丰颐”的杨贵妃形;弟子像,也由梵僧变为汉僧形象。在“神灵形象和供养人的雕造、彩绘”中,古代匠师们发挥了高超的才能。

  南龛石窟第107号是隋代“三世佛”龛。其三佛中有两个特点。一是不著袈裟,而穿直襟开口直袍服直至小腹下;二是敞更有趣的是,“鬼子母佛”(诃利谛母),既无头光,也无莲座,怀抱一小儿,身旁有八个孩童,完全是现实生活中普通妇女形象。胸露怀,身宽体胖,面部扁平,粗腰大肚。

  南龛石窟第116号是初唐的“西方净土变”。窟中之菩萨有各种姿态,坐法随便,有的衣裙撩起大腿,使曲着的双腿裸露出来。这种不拘“礼节”之举,只有在世俗生活中才有,它已远远超出了菩萨的范畴。更有天王,足穿草履,反映了当时川北地区世俗生活中之特色,完全突破了宗教的樊篱。

  南龛石窟第61号的地藏菩萨,其面象与人无异。 南龛石窟,在艺术上的特色是菩萨像多彩多姿,龛楣雕刻精美。更可贵者的是保存完好,它是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石窟艺术的坚实基础。

  地址: 位于巴中县城南二里的南龛山腹



相关文章


四川旅游景点:杜鹃城遗址
人文风物-西龛石窟
四川旅游景点:烟霞湖
主题公园-西南日月城
四川旅游景点:南龛石窟
四川旅游景点:双流
四川旅游景点:北龛石窟
名山胜水-竹溪湖位于四川成都
四川旅游景点:人民公园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