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明:走马观花看美国(六)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09 16:56:2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每个人都可以办报吗?
 (2005年3月30日 华盛顿)

  也许昨天对新闻自由还谈论得不够,所以,按照计划,今天我们首先要去访问的又是一位新闻界人士。

  跨过华盛顿D?C的波克玛托河,在一栋可以隔河相望华盛顿市区,并可将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杰斐逊纪念堂乃至著名的水门大厦等著名建筑物尽收眼底的高大建筑物里,我们见到了自由论坛(THE FREEDOM FORUM)的顾问Gene Mater先生。

  话题就从河对岸的水门大厦谈起。

  他说,200多年前的“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要求伸冤的权利。”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说过:“我们的自由在于新闻自由,若加以限制就会丧失。”

  所以,建国200多年来,美国没有属于官方或政府的通讯社,也没有属于官方或政府的报纸,没有国家审查制度,没有“官方保密法令”。不仅如此,1966年还特别制定颁布了“信息自由法案”(1974年又进行了修订)。这个法案赋予了公众以查阅政府档案材料的权利,规定政府机构对公众提出的查讯要求应于10天内给予答复,因有关查讯问题而提出的上诉应于20天内予以解决。法院和法官也不能禁止发表某篇报道或出版某张报纸。

  有时政府企图阻止某些报道,但往往被搞得灰头土脸。当然,他们也企图阻止前情报人员公布那些曾经承诺保密的资料,但往往也是不光彩的失败。著名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曾因发表所谓的“五角大楼文件”即所谓的事关越战期间美国军事策略的“机密文件”而导致诉讼,但最终还是在最高法院战胜了政府。法院的判决说:“政府审查报纸的权力已经废除,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报纸永远可以自由地批评政府。”





  于是,新闻记者就放开了手脚不断“揭露丑闻”。许多美国青年为促进社会变革的新闻事业所吸引,纷纷加盟这项事业并积极投身于收集有关政治腐败、商业弊端或工业污染的调查报道工作。

  “水门事件”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推到了社会公众面前。

  当时尼克松因为手下人目无法纪而惹上水门案的麻烦,他原以为自己是逃得过的,事情到了最高法院他还想掩盖,想不到越掩盖越露马脚,最后自己不得不自动下台。据说,有一位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为此耿耿于怀,他说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把尼克松送进监狱。因为,继任的福特总统赦免了尼克松。

  但对新闻界来说,却感到了自己的胜利。因为是两位青年记者首先发现和报道了“丑闻”。

  因为言论自由的传说,因为新闻自由的环境,因为法律对媒体批评的支持,因为政府对媒体批评的无可奈何,所以,在美国,每个人都可以办报,只要你有读者,只要你有市场,只要你有足够的人力与财力支撑下去。

  这位资深的顾问说,在今天的旧金山,光中文报纸就有6家,其中两三家是由香港公司控制和投资的。作为一个民间组织,“自由论坛”主要致力于保护记者的权利,同时提升记者的业务水准。为此,他们在培训西班牙裔、黑人、亚裔、印弟安人等少数民族记者方面下了不少功夫。4年前,他们接受了8名中国记者(4名新华社记者、4名中国日报记者)来美训,其中在夏威夷学习一年,在美国本土学习两个星期。后来,因资金原因,这个项目没有继续进行下去。现在,他们正在筹集资金,在华盛顿市中心建造自己的办公楼,还要建立一个媒体博物馆。

  很有意思的是,在“自由论坛”的办公室门前的墙壁上,镌记的文字就是“宪法第一修正案”。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可以说,“宪法第一修正案”是美国人的命根子,也是美国新闻从业者的法宝。而“信息自由法案”是所有美国公民包括新闻记者的新式武器。

  离开“自由论坛”,我们来到国家艺术博物馆。在这里,我们将要访问的是司法部正在临时帮助一个项目的政府律师Melanie Am Pustay。她给我特别介绍了“信息自由法案”中的特例原则,那就是事关国家的安全和公民隐私权的信息,未必是申请就能取得的。

  下午,我们走进了司法部办公大楼,访问了司法部公共事务部。该部官员John A.Nowacki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政府律师尤其是律师担任联邦检察官的工作情况与选任程序。


  看得出,他们对中国司法制度的了解非常有限,但非常惊讶本人对美国司法制度的了解兴趣和研究情况。

  中国正在逐步了解美国,但美国却对中国的了解不多,这就更加说明中美两国人民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

  因为地球越来越小了,空间越来越近了,而中美两国都是大国,理应对人类作出更大的应有贡献。

  只要不断互信与合作,只要不断沟通与交流,只要不断协调与理解,中美两国必然会对人类作出的贡献。


  “人人都能办报”这样一种现实,透露的信息绝不仅仅是为了言论自由,更重要的是为了将来,我们可以自由地表述,自由地交流,自由地合作。诚如20世纪杰出的政治历史学家克林顿?罗西特所言:“《联邦党人文集》所要传达的信息是:没有自由就没有幸福,没有自治就没有自由,没有宪政就没有自治,没有道德就没有宪政--而如果没有稳定和秩序。就不会有以上的种种好处。”
|
  我要说的是,没有对将来的贡献,就没有今天的自由。没有信息的自由,也就没有未来的自由。


相关文章


法学教授兼职律业的诟病
葛洪义:法学教育改革的路向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不产生律师?
王利明:物权法的实施与我们的责任
刘桂明:走马观花看美国(六)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破产有关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李绍章:想来一段“周末脱口秀”
非法同居的法律困境及其出路--从韩德云律师提议废除非法同居的法律概念说开去
刘桂明:律师有常胜将军吗?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