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民主山”脚下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09 16:57:3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雅典的“卫城”在学人中的知名度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记得2002年6月第一次造访卫城时,由于是孤军深入,加上人生地不熟,卫城又在大修之中,所以,除了看到一些残垣断壁之外,并没有流下深刻印象,当然,也就谈不上大发感慨了,至多算得上到此一游。此次适逢第七届世界宪法大会在雅典举行,每天在与会之余,有了一些闲心,加上有了一支很融洽、轻松的团队,与卫城基本上每天都在亲密接触,想不说点什么都很难。

  说到卫城,有两个事情是必须交代的,一是卫城的神圣性;二是卫城与现代民主的关系。

  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希波战争中,希腊人以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战败了波斯的侵略,作为全希腊的盟主,雅典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建设的重点在卫城,在这种情况下,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卫城建在一个陡峭的山岗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

  建筑物分布在山顶上一约280×130米的天然平台上。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的铜像,主要建筑是膜拜雅典娜的帕特农神庙,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无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完整的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

  帕特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体量最大,造型庄重,其它建筑则处于陪衬地位。卫城南坡是平民的群众活动中心,有露天剧场和长廊。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特别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面更为杰出。2500多年以来,这座白色石灰石所建的神殿,在蓝天艳阳交互辉映下,展露庄严而绮丽的风姿。

  说到卫城与民主的关系,以前都是从书本上看的,至多留个将信将疑的印象。这次实地观察了一下,确实感慨良多。卫城自身既是雅典民主的产物,也是雅典民主的发源地。

  雅典民主是公元前500年左右发展起来的。凡是父母均为雅典人的自由男子,均有资格成为雅典公民和在民主大会上投票,虽然这种民主只赋予了少数人,也就是全体50万人口中的4万名男子,但它是一种纯粹的民主,即国家的每一项决策都在公民大会上投票表决。投票制度很简单:黑石子表示反对,白石子表示赞成。

  开始公民大会反对卫城的设计师伯里克利建造雅典卫城。因为公民们对所需的巨额资金感到不安。对此伯里克利称他可以自掏腰包,但如果那样的话,整个建筑必须用他的名字命名。经过他这么一虚张声势,反对派垮掉了。从那时起,花再多的钱,投入再多的人力,也没有人反对了。

  公民大会由10个部落选出的执政官轮流当主席,会议地点在雅典卫城以西300米的小山岗上,为露天场地。一年中平均每个轮值主席执政36天,大体上每4天要开一次会。每次会议的议题都要提前在市场上公布,并且有固定的议程,比如每次会议的“主要会议”基本上都是审查在任公职人员的表现,就其去留问题举手表决。一年下来,每位公职人员都要经过10次群众性的资格审查,因此在雅典民主历史上极少见到公职人员贪污受贿的现象。

  每次公民大会都依循固定的议程,首先由传令人宣读大段的咒语,主要是对那些可能在大会上发表欺骗人民、伤害人民或对雅典民主憎恨的语言,大意就是要让发表这类言论的人及其家族都下地狱。这种刻薄的语言经过长年累月的重复,已成为规范雅典人政治行为的最严格的戒条。讲完这些咒语后,由主持人提出拟定的议题,如果听众没有意见,传令人便用标准话语作结尾:“谁要发言?”于是大会辩论就开始了。当辩论到双方都无新意时,就开始举手表决或陶片投票,公民大会至此结束。

  说到卫城与民主的关系,此次造访还有一个意外收获。6月15日下午,雅典大学尤丽亚教授邀请我们一行访问卫城新的博物馆。新博物馆位于卫城南侧,还未完工,据工作人员介绍要到今年夏天结束后才能全面竣工。不过,在新博物馆筹建的过程中,为了满足游客的心愿,博物馆单独开设了一个展室,将从地下挖掘的两千多年前的城市民宅以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一一展示出来。我很用心地跟在替我们解说的考古学家后面,其中,有一个展室,据解说的考古学家介绍是古希腊人的“会议室”。

  以前参加国际会议时只知道英文词汇“Symposium”是座谈会的意思,没有细想该词的由来。据解说的考古学家解释,今天我们使用的“Sympo

  sium”一词来自于希腊文,意思是“男人议事的地方”,是古希腊人拜访邻居和熟人时男人们呆在一起的卧室,在此卧室中,主人一般会把家中最好的酒具和茶具拿出来招待客人。

  所以,从辞源上来看,“Sympo-sium”实际上就是男人商议问题的地方。经考古学家这么一解释,我似乎恍然大悟。怪不得离新博物馆不远处的议会广场叫“Syntagma”,原来“Sym(Syn)”在英文中是一个前缀,意思为“共同”、“公共”。所谓议会大厦,无非就是公众议事的场所,具有公共性。而古希腊人在自己家中也设了一个带“Symposium”的地方。可见,作为现代民主制度发源地的雅典人的公共观念多么强,就像汉语中的“国家”一词一样,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国”即是“家”的放大。而在古希腊人看来,家中也有“公事”,外部的公共事务与家中的公共事务也是分不开的。我不敢说我是否对“Sympo-

  sium”一词作了很科学的解释,但能在作为人类社会“民主价值”的发源地卫城脚下,能够对民主价值的源头作一点带有趣闻性的追思,不失为一种乐趣。

  切切实实地走在卫城脚下,倾听这座圣山给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故事,让人觉得“民主”离自己那么近。两千多年过去了,人类社会迈过了一道又一道坎坷,至今人们仍然在崇拜着卫城曾经给人类文明所带来的辉煌。我想,任何一个来过卫城的人,都会发出此生无憾的感慨。但愿卫城经过几千前的洗礼,能够重新焕发其作为人类社会精神支柱的无限光彩!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相关文章


季卫东:拨乱反正说程序
贺卫方:同性恋的中国处境----在上海性与法律研讨会上的讲话
恶意诉讼的侵权责任----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制度构建
刘桂明:环境公益律师:可持续的未来?
行走在“民主山”脚下
江平:对中小企业的倾斜性扶持也是公平的体现
贺卫方:通过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解决上访问题----答《亚洲周刊》问
杨立新:品案是福
王利明:《物权法》的实施与配套法律法规完善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