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微观经济学收入分配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5:07 18:12:5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
(2)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能力目标
比较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迁移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
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学生科教兴国意识。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生产关系包括哪些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教师小结)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其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基础,决定其它两个方面。
(教师提问)我国现阶段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教师小结)我国现阶段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师提问)这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要求有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呢?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内容。
1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
(这一部分以学生阅读为主,辅以老师讲授。)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为尺度(如果劳动者劳动的质量达不到社会的要求,他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他劳动数量越多,给社会财富造成的浪费越大),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提请学生思考:在公有制范围内,能不能提“不劳不得”?这个问题留在后面解答。
(2)必然性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由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归劳动者共同所有,从而排除了任何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不劳而获取得经济收益的可能,使分配可以按照有利于劳动者利益,又能真正以劳动作为惟一尺度的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虽然在公有制经济中也存在一定的提留或积累,但这部分提留或积累也仍然归劳动者共同所有,而不能由某人或某些私人占有。因此,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按劳分配只能存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不像共产主义社会那样高度发达,劳动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成员各个方面的需要,所以还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物质条件。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还没有实现全面发展,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而只是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就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别,不能实行平均分配,只能是按劳分配。
(3)意义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如果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会导致什么结果?
(学生:哪谁还会努力工作呢?)
(教师小结)这个话有道理,但也不全对。有些道德觉悟高的人,国家的脊梁会努力工作。但是,从总体看来,这种做法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性因素、能动性因素,如果分配制度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它就会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必然是经济衰落,导致普遍的贫穷。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必须清除几千年封建社会残留下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提倡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干好干坏不一样。
(教师提问)大家想一想,按劳分配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小结)会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结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其它分配方式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教师提问)请大家阅读教材这部分内容,并思考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和按劳分配有什么不同?
展示课件:

按劳分配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个人或家庭占有

社会将个人消费品分配给劳动者

个人所得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客体是个人消费品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不仅仅用于个人消费


(2)按生产要素分配
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老师随后展示课件:
中国科技大学6名学生,其中博士生2人,硕士生1人,本科生3人,参与研制的中文语言合成技术,可与IBM国际语音识别技术媲美或互补,由此诞生了我国首台“能听会说”汉语的电脑。他们得到了总计668.85万元的技术股权奖励。
(教师提问)这属于哪一种分配方式?你认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你自己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技术分配。这样做有利于激励这些大学生及全国科技工作者不断创新,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我们中学生一定要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创新意识和科教兴国意识,力争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

相关文章


第十五讲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十二讲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生态湖南建设
“各地区‘十一五’经济体制改革规划或指导意见”专题之三:杭州市
基础知识:微观经济学竞争和垄断
基础知识:微观经济学收入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结构图及复习提示与命题预测
第二节:市场经济
国际经济-第二节-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第一节-开放经济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