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前沿:中国如何成为全球巨头?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5:07 18:12:4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外界一直难于理解推动中国发展的经济引擎。

  事实上,在这种发展表象下隐藏着鲜明的亚洲式矛盾哲学

  有这样两个难以忽略的数据影响着关于中国经济崛起的各种观点:一个是中国目前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它比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成本低95%;另外一个是:中国被预测将在30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中国政府非常明确经济要发展的方向。目前,中国有16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并力争在2010年前达到50家。但它们将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来实现这一目标呢?

  回顾日本和韩国公司成为全球巨头的历程,我们发现其发展轨迹呈现出三大共同的阶段:首先,建立本土制造业,通常是为跨国公司提供低成本外包服务;之后,通过技术许可和合资企业借用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流程,并开始出口;最后,收购国外资产和品牌以获得全球地位。

  中国很可能采取类似的创建、借鉴和收购的三部曲战略,但外界一直难于理解推动中国发展的经济引擎。事实上,在这种发展表象下隐藏着鲜明的亚洲式矛盾哲学: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不仅仅在于创业成功,同时也在于巨大的经济转型的努力。

  众所周知,创业(或初创)是从零开始,营造出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并且不受企业文化或历史所累。与此相反,转型需要自上而下的统一行动,通过集中规划克服过去遗留的沉疴,不断调整适应日益变化的环境,同时坚定信念并承受巨变所带来的痛苦。

   利用矛盾的经济力量来源:www.examda.com

  这些概念看似互斥,但亚洲最近的经济发展历程证明:各种力量可以融汇贯通、相互促进,我们称之为“百家争鸣”法。诚然,各个亚洲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创业与转型融合方法,创造出上世纪最令人震撼的经济增长奇迹。政府统筹的经济转型政策与自由追求商业财富联系在一起,交相辉映,并行不悖。

  了解这种二元性,人们便可以发现“百家争鸣”模式是如何不断重现的。首先是日本,融合通商产业省(MITI)政策与自由市场贸易,然后是亚洲“四小龙”。但“百家争鸣”最突出的例子是中国,悠久古老的文化成为巨大转型的基础,缺乏活力的计划经济被飞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创业文化所改变。的确,中国有可能成为亚洲国家的最佳典范:一方面利用自由市场力量增强企业活力,另一方面保留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事实上,中国是真正创业与经济转型中的佼佼者。

  之前,中国放开了曾经严格控制的计划经济,让本土和外资公司都能繁荣壮大,淡化经济意识形态,巧妙地处理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冲突。这个回归古老文化中实用主义的国家,正稳步迈向现代化,而非西化。邓小平称之为,“无论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中国加快经济改革步伐,还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但其领导人深知“百家争鸣”理念的强大力量。

  随之而来的是,跨国公司也必须领会中国为“百家争鸣”所做的不懈努力将如何释放经济能量。目前全球领跑者都熟悉商业竞争最重要的环节,例如了解客户需求、管理全球供应链、培养并激励顶尖人才,并确保不断稳定的创新以实现目标等。但他们同样需要加速自身发展,来保持领先地位。

  全速前进来源:www.examda.com

  中国两家高增长公司生动地体现了“百家争鸣”策略如何彼此强化。国有企业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起初是农用拖拉机制造商,从1984开始,通过政府与大众公司和通用汽车谈判达成合资协议,而后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性厂商,并雄心勃勃地计划未来15年产能翻四番。实际上,公司领导层希望上汽在2020年成为全球六大汽车制造商之一,与通用汽车、丰田、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和大众并驾齐驱。

  上汽集团制定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市场战略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中国,上汽集团将继续与大众和通用汽车深化合作实现增长。为了应对区域性对手的挑战,上汽持股韩国双龙汽车。在大胆尝试快速增长过程中,公司2004年试图收购英国罗孚集团,最终未达成协议,但却得以购买两款罗孚车型的知识产权,目前正以自主品牌进行销售。

  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和知识储备,上汽计划积极开拓快速增长的本地市场。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表示,公司希望汽车产量在2010年达到200万辆,其中150万辆面向中国市场,中型乘用车自主品牌计划2007年在中国上市。胡茂元表示,“随着个人购买者逐渐增多,市场潜力极其巨大。”

相关文章


管理前沿:公共福利的帕雷托倒退
管理前沿:中国“经济排外”了吗
管理前沿:“萨班斯”的远见
管理前沿:中国广告业 羊与虎的博弈
管理前沿:中国如何成为全球巨头?
管理前沿:战略视角左右商业智能
中国商业文化:戴着镣铐起舞
管理前沿:李嘉诚的人才观-识才聚才育才
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市场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