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典故:安徽当涂民间传说导游资格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8:30 16:23:0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青 山 埋 骨
  大概是唐朝天宝末年的一个夜晚,李白泛舟纵酒,醉后仗着豪兴,入江捞月,结果溺死了。
  李白死后的第二天晚上,月光下的翠螺山一片岑寂。几位平素和李白常相交往的长者,带了点酒肴来看他。李白房子在翠螺山一隅,三间茅寮已经破旧不堪。前几天,乡亲们还商议过,说等空闲日子,给修缮一下。几位长者说着来到门前。见门虚掩着,推开门一看,屋里空空如也。大家不免有些纳闷,又一想,可能是上翠螺山了。便相携来到他们时常休息的峨眉亭,还是不见人影。于是边喊边找,仍然无人答应,只好快快而归。
  次日,大家又来了。跟昨天一样仍扑了个空。大家相视默默,嘴里虽未说什么,心里却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李白醉酒是常有的事,也每每看到他泛舟赏月,纵酒吟啸,会不会……到这,每个人的心都紧紧地收缩起来,便下到江边矶头,这里风比山上大,江风推着江水,拍打着矶石。这时,大家心里不祥的预感增强了,不约而同地顺着江边寻觅起来。大家不?lt./FONT>.不觉走了许多路,终于在一座石矶临江的乱石窝里,找到了李白的那条船。艄公呆坐在船上,身上衣服还是湿的,给凉风一 吹直打哆嗦。大家走到他面前,他才慢慢拾起头来。稍停,竞“哇”地一声哭了,头又沉重地垂了下去,不用问,大家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事情一传开,采石的乡亲都来到江边,准备打捞李白的尸体。可是滚滚大江,上哪捞呢?年长的老人都说,人在采石淹死,尸体要到下游才能浮起。于是大家就到下游,找遍洲头、滩旁、渚边,希望能快点捞起诗人的尸体。可是一天,两天……大家往返寻找,有人甚至到了金陵(今南京)也没找到。
  李白捞月而死已经四天了,还找不见尸体,实在令人焦急。在采石江段的当涂境内,有条支流叫姑溪河,和它会合的江叫水阳江。水阳江东岸屹立着青山。离采石三、四十里。这天青山下一位农家姑娘,起早下水阳江洗衣。突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个东西。定眼再看,啊呀,却是个人。这下可把她吓坏了,掉头就跑。边跑边喊:“河里淹死人啦!河里淹死人啦!”大家听说都奔跑过来,一时河边围上了许多人。不一会死尸就被捞了上来。
  “啊!是李白!” “是李学士!”一个瘦矮的老人首先认出,其他的人也都认出来了。李白还是那样:头向上翘着,嘴角多少有点歪,狷介傲岸的神气,一如生前。奇怪的是,他身上的衣衫冠履一件也没有损坏和丢失。
  大家万分悲戚,有几个乡亲都哽咽了,这里的许多老百姓同李白很熟悉,有的甚至还和他一起饮过酒。先前李白住在青山的时候.大家常去请他到家里作客。虽说这半年多没见到了,大家还时常问起他呐!当下大家凑了钱,准备给李白买口棺材,收殓起来,在青山上埋葬。
  李白溺死水中,被青山人捞起,并将埋葬青山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两天没到,四乡都知道了。采石人起初以为是道听途说,不太相信:人死水中,尸体岂能逆水而行?但人们说得活龙活现,又不得不信。于是就有几个热心肠的人自告奋勇到青山探听。一来看看是否真实,二来要是真的话,就将尸体运回,埋葬在翠螺山,立碑建祠,供人们凭吊瞻仰,也给乡梓增添光辉。
  这几个人到了青山,听到李白尸体怎样发现、怎样捞起的经过,又亲眼看到李白尸体,岂有不信之理1只是觉得这事很奇怪,便向青山人说起此事。青山人本不知李白死因,听罢都认为这种奇事,并非毫无因由,但一时又说不出什么。临走,采石人要把李白尸体抬走,说要在翠螺山建墓。谁知青山人说什么也不同意。说尸体马上就要装殓入棺,不日就要安葬。各有各的理由,就这样双方就争吵起来。正如当地人说得那样,“小嘴说不过大嘴”。采石人就这么几个,当然争不过青山人,便回去叫人,两乡越吵越凶,最后吵到县里,打起官司来了。
  当时当涂县令叫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这几天,他得知李白醉酒入江中捞月淹死的消息,自然叹息不已,本想亲自去看看,现在听衙役禀报,说采石、青山两乡为李白尸.体葬地发生争执,来打官司,便决定亲自来断这个案件。
  这天采石,青山两乡各来了很多人。一升堂,李阳冰叫采石人先说。采石人说: “李白先生,千古奇才,俊逸超群虽然一生坎坷,但他豪放爽朗,从不介意。他以诗为伴,以酒为友,诗传天下,名播四方。晚年留连当涂山水,并且最爱采石翠螺。定住翠螺山后,乡邻弓I以为荣,以亲人相待。今不幸溺水而亡,乡人无不为之流涕。本想把他葬在翠螺山,使其英名与山共存。无奈青山乡民竟将尸体捞起,并欲葬于青山。李白生居之地也应该是李白死眠之处。望大人详察明断,我等乡民将感激不尽!”
  李阳冰频频点头,又叫青山人说。青山人说: “李白先生属意当涂山水,最爱我青山。李白每来青山,或寻谢太守遗迹,或林间抱琴醉卧,乡民皆仰见其风采,并且常有吟涌之诗留此。这实为我乡荣幸。今入水而死,尸体不顺流而下却逆流而上,此事并不悖于情理。依我乡人愚见,其尸体逆水而流大有缘由,这是因为李白先生最爱我谢家青山,只因死时倔迫仓促,未及留下遗言。所以死后犹能骑长鲸,搏水域,逆流而上。青山为李白死葬之地,这是昭然可见。若葬于他处,使其九泉之下魂灵不安,那才是我们罪过呐1望大人应允下民请求,我等乡民与李白先生都将感恩不尽。”
  李阳冰听后点头称是。但他觉得此事很不好办,一时委决不下,只得暂且退堂。采石人说得对,可青山人也有他的道理。经过深思熟虑,才想出个折衷的办法。于是他再次升堂,说: “太白生前爱采石,采石之民亦将他视为家人,理应在此立碑建墓。然其入水死后。尸体逆水而至青山,亦可见其生前宿愿。本堂现判为:在采石翠螺造衣冠墓,建太白祠,永享祭祀。而在青山上立碑建墓,将太白在彼处下葬,使其长眠青山之麓,以遂其愿。”结果,这场纠纷就这样了结了。
  所以,凡是当涂人都知道:青山有个李白墓,采石也有一个。而采石是衣冠墓,青山则是真身墓。   
  花 云 战 太 平
  元末,群雄四起。朱元璋自濠洲(今凤阳)起兵,仅六年时间就攻占了江淮大片土地。此时当涂也在朱元璋的控制之下,许瑷为知府,花云为枢密使,王鼎为院判。
  一三六0年五月的一天,东梁山下的哨营内冲出两匹快马,向当涂城内急驰而来。驿道上弹起一道自烟。
  风云突变,陈友谅舟师自安庆沿江直下,进犯当涂。
  消息传来,顿时城门紧闭,吊桥高悬,黎民百姓惊恐不已,行商坐贾闭市而去。城内一片混乱。形势紧急。
  府衙内,知府许瑷连夜招来文武官吏三老豪绅蹉商应敌之计。
  花云是朱元璋麾下的一员骁将,他身高七尺,面孔黎黑,臂力过人,征战多年,功勋卓著。此刻,他清楚地知道,当涂乃是南京的屏嶂,一进一退,关系重大。可是眼下城内兵丁不满三千,粮草不足百石,与数倍于己的敌军相比力量相殊太大,而朱元璋的大军又远在扬子江江左,远水解不了近渴。当花云抬起头看到许瑷和众人都眼睁睁地望着自己时,他虎眼园睁。挺胸昂首朝前走了两步,朝许瑗一抱拳,朗声说道: "大人,没什么好商议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有拼死一战,方能保住城池。”许瑗沉吟良久说: “一城安危,全寄托将军了。” .
  近战前的准备工作很快就绪,该加固的城墙加固了,该拓宽的护城河拓宽了。东西彩虹桥(浮桥)一齐拆除。花云披盔戴甲,日夜守卫柴巷口城门。
  次日清晨,西南方向传来隆隆金鼓之声。花云提刀登上城楼,放眼一看,只见陈友谅数十艘战舰齐头并进向当涂逼近。花云一面督促兵丁做好迎战准备,一面派人飞马传报守卫东门的许瑷、王鼎,自己则抖擞精神,准备厮杀。
  敌军的前锋已经在焦家圩滩头登岸。不一会,整个城池便被围得水泄不通。
  攻城开始了,密如飞蝗的箭矢纷纷射来。击鼓声,喊杀声,此起彼落,攻城的数路敌兵扛着云梯接踵而上,刹时,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一架架云梯被掀翻,一批批敌兵被砍落。花云的大刀砍钝了,鲜血染红了战袍。
  攻城战从上午一直持续到傍晚,一天激战,花云清点一下人马,发现死伤近千。他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将几处崩裂的城墙缺口重新堵上。为了防止敌兵夜间偷袭,他又命令兵丁运来一捆捆松枝,麻杆,扎成火把,每隔十来步就点上一把,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火龙在滚动。就这样,双方连续鏖战三日,伤亡都很惨重。但陈友谅水师是有增无减,而城中守军濒临粮尽弹绝。
  不巧,正是黄梅季节,长江上游连日暴雨,江水猛涨,使城墙陡然矮了数尺。南风催着白浪拍打着墙脚,大块大块的土坯剥落下来。陈友谅眼睛一亮,突然想起了一个新招,将战船排开,又命令兵丁在船尾堆石头,使船头高高翘起,与城墙齐平,然后亲自擂鼓助威,驱使兵丁攀缘而上,城上守军由于连日奋战,又饿又乏,终于支持不住,城门遂破。花云提刀左右冲杀,终因众寡悬殊而被缚,陈友谅劝花云投降,花云破口大骂: “要投降的是你们,不然,我大军一到,你们必将粉身碎骨!”骂后,用力挣断绳索,夺下敌刀,连砍杀了五六人,陈友谅大惊失色,立即命令兵丁蜂拥而上,又将花云缚住,将其绑在战舰的桅杆上,用乱箭射死,花云临死犹骂声不绝,甚为壮烈。
  城破时,花云夫人郜氏,知道城破将军必死,逐将三岁之子花炜,嘱托给侍女孙氏,自己投河自尽。孙氏瘗葬了花夫人,夹在逃难的人流中,逃出了城外。陈友谅纵军烧杀淫掳,姑孰城遭到了一场空前浩劫。
  旬日后,朱元璋挥师西进,收复了太平。孙氏抱着到花炜找到大营。朱元璋听了民众与孙氏的介绍,感动得热泪盈眶,盛赞花云英勇壮烈,并收抚遗孤。花炜十五年后被委任为太平知府。
  当涂民众怀念花云将军的功绩与忠烈,修建了一座“ 忠烈祠”,还编了一首“花将军歌”在民间演唱流传。 "#F8F8F8"

相关文章


导游考试传说典故:马石山的传说导游资格考试
传说典故:龙角山水库的传说导游资格考试
传说典故:安徽当涂民间传说导游资格考试
导游考试传说典故:白雀寺传说导游资格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