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哈萨克族的称呼礼节导游资格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11:28 17:53:5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称呼” :哈萨克族对老人尊称“阿塔”(爷爷)、“阿怕”(大娘);比自己年龄稍大的称“阿俄”(哥哥)、“阿拜克”(姐姐);比自己年龄稍小的称“义尼”(弟弟)、“哈尔恩达斯”(妹妹);对自己的父亲尊称“阿开”;青年同性之间互称“朵斯”(朋友);对干部职工一般称“交勒达斯”(同志)。
  过肉孜节、库尔邦节、那吾鲁孜节等,左邻右舍,你邀我请,串门串户,互相拜节,互相祝福,俗称“转房子”。
  互相济助:甘肃哈萨克族有互相济助的良好习惯。如果哪家牧民若遇到意外的自然灾害,或生活上遇到困难,大家便会按照自己的经济能力,慷慨给予帮助和支援,送衣服,送粮食,送牛羊,还有的送毡房和其它用品。还有互助生产的习惯,如果哪家牧民缺乏劳力,生产上遇到困难,左邻右舍都会前去帮助支援,且不要报酬。甘肃哈萨克族大部分都会狩猎,如果哪家牧民有一支猎枪,便会主动担负起周围贫困牧民的生活,经常将所狩猎物,分送给贫困牧户,以解决生活问题,这种互相支援扶弱帮贫,互相济助的风尚,充分体现了哈萨克族人民团结友爱的美德。
  哈萨克族非常重视两件大事,一是喜事,二是丧事。他们有句俗话“托尔哈勒——托依,托普热阿合德——窝里木”。托依,就是喜事、婚事,窝里木,就是丧事。哈萨克族把这两件事,看做人生最大的事。因此,每逢喜事和丧事,大家都要主动前去参加,帮忙料理,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否则,被视作不懂人情,受到大家的谴责。
  尊老爱幼:哈萨克族非常尊敬老人,晚辈路遇长者都要以手贴胸,欠身问好,道一声“色列木!”;路过毡房人家,必须下马进屋喝茶。路途相遇,必须下马,捂胸致礼,握手问候,如“身体健康”、“工作辛苦”、“家里平安”、“孩子健康”等,还有“畜群怎样”、“羊羔怎样”、“草场怎样”、“祝你牧畜兴旺”、“奶食丰盛”,一般都是大吉大利的颂词和祝愿;要是客人来毡房,主人家的年轻人,必须前去扶客下马,迎客人进房子,并喂养料理客人的乘马,客人离别时,帮客备马鞍,扶客人上马送行
  在日常生活中,吃饭、喝茶、开会、娱乐等场合,年轻人都要请老人坐在上席。进入毡房,要把老人让坐到上首中间的位置;不论吃饭喝茶,第一碗都要先敬给老人;在吃手抓时,要请老人掌刀削肉;晚秋在宰杀冬春肉食羊时,要把羊头留下来,在庆典节日或者贵客临门时,煮熟敬献给老人。老人也非常关爱晚辈,给晚辈配备好马好鞍,穿戴新衣新帽;在掌刀削肉时,将好肉留给小孩,还分送糖果食品等。
  宾客接待: 哈萨克族热情好客。他们说:“祖先的一部分遗产是留给客人的”,所以,凡望门投宿的旅客,不论那个民族,认识或者不认识,均热情迎候,竭诚相待,黄昏定要劝客留宿,而且还精心喂养客人的乘马,第二天热情送行。
  牧人认为:如果在太阳落山时放走客人,是一件奇耻大辱。
  按照习惯,客人来到毡房前,主人便热情地迎上去,扶客下马,并铺上专门接待客人的“斯尔马克”(花毡)让客人上坐。接着熬奶茶,摆餐布,拿出食品招待客人。
  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特别是对尊贵的客人,要宰黄头羊招待。同时还要拿出名贵饮料­.――“合木孜”(马奶酒),生活较富裕的牧人,还会宰一匹两岁左右的青马驹子招待客人。百考试题收集整理
  巴塔仪式:为客人宰羊之前,先要作“巴塔”,即由主人家的小孩或者青年小伙子,把要宰的羊拖进房门,面对客人右腿跪地,胳膊搂着羊脖子,将双手掌心向里举起,尊敬地对客人说:“奥明”(祝福)。这时,客人也将双手举到眼前,掌心向里,由在房中的长者作祝福词。祝福词跟汉族人的祝酒词相似。
  “巴塔”仪式完毕后,小主人将羊拉出去宰。这时,主人便会弹起冬不拉,邀请客人唱歌,或者讲故事,猜迷语,吟唱史诗,也可以跳舞,举行娱乐活动。
  肉熟之后,主人端来洗脸盆请客人一一洗手。然后用盘子端来羊肉,里面有羊头、臀骨肉、肋条肉等,这就是“手抓肉”。客人先将羊头拿起,削一块腮帮肉敬给座中最老的人,再割右边的耳朵给座中年龄最小的人或者小孩,再将羊头送还主人,以此向主人表示感谢。手抓时,由一人掌刀削肉。席间,主人还将肥肉撮在手中喂到客人嘴里,哈萨克族称之为“阿萨图”,表示对客人的热情。

"#F8F8F8"

相关文章


民族风情:哈萨克族的称呼礼节导游资格考试
民族风情:俄罗斯族的禁忌导游资格考试
辽宁省导游词: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导游资格考试
辽宁省导游词:赫图阿拉城导游词资料导游资格考试
中文导游词:导游词系列煽情欢送词导游资格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