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欢迎非师范类文史哲毕业生教师资格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12:30 18:49:0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学海泛舟,书林漫步,青灯黄卷,聆听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向我们诉说绵延至今的真理,自是无限惬意!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学、哲学、历史犹如浩瀚星河中璀璨耀眼的“明星”,交相辉映,放射出奇异的光芒。古希腊思想巨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画家和诗人喻为拿着镜子的人,向四面八方旋转就能“造”出太阳、星辰、大地、自己和其他动物等一切东西。寓意文学是生活的再现,而历史是凝固在岁月中的史诗,一有机会便还原出本来面目,哲学则仿如探究“镜子”折射“真理”的美学过程。
  受从众效应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考生把文史哲类专业作为从属志愿,当做遭遇尴尬分数时的备选专业。那么,文史哲类专业遭遇报考“寒流”是否真因就业大势所致?莫非昨夜耀眼“星辰”正悄然陨落?
  昨夜星辰难露光芒
  打开文史哲类专业的“黄金罗盘”可以看到,此类专业包括哲学、逻辑学、宗教学、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博物馆学等。
  目前,历史学、考古学、哲学等专业的报考一直处于低温状态,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不多,第一志愿报考文史哲类专业的考生亦不多。考|试/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报考热度有所上升的情况下,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而用人单位对文史哲类专业毕业生似乎也不是特别“感冒”。
  近两年,在一些人才招聘会上,理工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比例多在70%左右,用人单位提供的60% 以上的职位都是工程技术类,而对文史哲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则很少,文史哲类专业的就业情况一直不温不火。在上海市教委公布的“2003-2006年度上海市普通高校本科就业率较低的专业科类一览表”中,历史学、哲学类专业均榜上有名。从人才市场来看,政府机关、科研院所、新闻出版单位曾是文史哲类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出路,而目前这些单位的人才需求量也不大,再加上地方政府机构精简的力度加大,文史哲类专业毕业生正面临就业新挑战。
  文史哲类专业毕业生在整个才市的供求状况是供大于求,其学历需求结构也不平衡。考|试/大从历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情况来看,哲学、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约为80%,民族学专业在40%左右。2002-2006年,文学类和历史学类专业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文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供大于求的现象已在2004年显现,但2007年后供给有所回调,今后几年供大于求的现象会有所缓解。历史学类专业人才供给将呈逐年缓降趋势,需求变化不大,到2010年累积的供需矛盾有望得到缓解。哲学类专业人才供给呈上升趋势,需求未增,未来几年供大于求的现象将逐年凸显。
  中国需要文史哲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其表现形态便囊括了哲学、文学、历史、宗教等,它能绵延流传至今,足见其内在的生命张力与怡人魅力。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方法十分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对文学、哲学、历史等的深刻了解,会促成人们的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这些文化精华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认知能力与人文素养,它对一个人修养与性格的塑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倘若一个人重理轻文,缺少了人文素养的滋润,那么就如同将树苗从为其输送养分的土壤中连根拔起,无异于失去了生命的源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考|试/大到封建文明繁荣的明清时期,由文学、哲学、宗教等所组成的文化生态圈生生不息,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价值观,深入每个人的血液,并不能从人们的生活中抹去。不知你是否了解,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听到本国的传统民俗成为他国的文化遗产这个消息,你作何感想?一个缺失了人文底蕴的人无疑是不完整的生命,而丧失了文化之根,传统人文气息日渐减弱的国度更是令人悲悯的。中国需要建构起自身的文化价值体系,而我们每个人更需要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用以文史哲为根基的文化教育来滋养自己的心灵。
  昔日之星重现光华
  文学、历史学、哲学专业是传统的基础学科,这种基础性也造成了它们的“泛化”性。有种说法同学们可能都听过:中文是“万金油”专业,毕业生什么单位都能去。事实也的确如此。文学、历史学、哲学之间是相通的,其毕业生流向出路基本一致,有在新闻出版单位担任记者和编辑的,有报考国家机关公务员的,有选择到中学或教育科研机构从事专业教学、科研的,也有在国企、广告公司、咨询公司、投资公司、外服公司及银行、证券公司从事文秘工作的,另外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可见,供文史哲类专业毕业生选择的职业类型并不少。
  文史哲类专业毕业生适应面较广,就业弹性大,非显性的就业机会其实有很多考|试/大。在传统的媒体构成人员中,文史哲类毕业生便占到90%以上。像哲学专业毕业生可尝试从事记者职业。哲学专业侧重培养同学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毕业生思辨能力较强,看问题也很深入。同样是做记者跑新闻,新闻专业的同学开始时可能上手比较快,而哲学专业的同学由于思维方式更深入,对稿子的把握也就能更加深刻、透彻。历史学专业毕业生思考问题全面、客观、有条理,可胜任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职业,如市场分析员等,还可进入电视台、电台栏目组制作节目。
随着市场的发展,文史哲类专业人才又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机遇一,传媒业发展需要文史哲相关人才
  国内的传媒业对人才的职业化程度要求愈加严格,对从业者文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传媒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宽泛,适合文史哲类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在不断增加。毕业生可考虑的求职岗位已不再局限于编辑、记者,像策划、广告、发行、网站编辑等都可纳入自己的发展规划视野。我国的图书发行市场正逐步放开,多数出版单位对发行人才都有需求。文史类专业毕业生若有较强的策划意识和良好的口才,在竞争发行工作岗位时就有很大的优势。国内广告业的人才需求也在激增,像广告创意、文案策划、广告销售等都是文史哲类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职业。
  机遇二,教育机构欢迎非师范类文史哲毕业生
  现在大部分师范院校已不再对口提供毕业生进入学校工作,很多学校也不再局限于吸纳师范类毕业生作为教师。故而文史哲类专业毕业生可不必考虑自己是否为师范专业科班出身,只要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就可成为一名教师。此外,社会上各种民办教育机构日渐增多,文史哲类专业毕业生不一定局限于公立学校,私人教育机构也是不错的选择。
  复合型人才“星途”坦荡
  文史哲类专业就业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产生了错位。考|试/大很多毕业生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从事何种职业,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认为专业不适合就放弃,结果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很多同学认为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一定要与自己学的专业相关。其实,做非所学并不意味着学非所用。目前就业市场需要的是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学历史的完全可在旅游公司做旅游线路开发等工作,没必要追求专业完全对口。
  文史哲类专业虽然学科跨度较大,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就业弹性亦较大,但此类专业由于替代性较强,因此缺乏独有的专业技能壁垒,毕业生能做的工作对于其他专业人才可能更加适合。用人单位对文史哲类毕业生的考核往往比理工类毕业生复杂,除学习成绩外,还要看其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此外,文史哲类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也暴露出自身的一些问题:一是人文素养不高,缺乏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二是专业面略窄,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三是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不够。
  考虑到上述问题,让“丛林法则”带给我们一些启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能适应环境,就只能被环境淘汰。考入文史哲类专业的同学应在努力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文理兼学,在综合素质上下工夫。现在大学基本上都开设有辅修、选修课程,考|试/大同学们可辅修第二学位,广泛接触各类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如果在大学期间能及早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断补充各种证书,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那么就会避免出现“毕业就失业”的情况。像复旦大学文史哲类专业的很多毕业生都辅修了金融、保险等专业,英语和计算机学得也很棒,在就业市场中给用人单位留下的是专业基本功扎实、知识全面的印象,颇受欢迎。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现在很多大学的中文、历史等专业增设了不少针对性强的方向。比如对外汉语这个新兴专业,将成为未来比较热的专业,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可直接免试申请对外汉语教学中级资格证。对文史哲感兴趣的同学可选择报考文史哲类专业中的这些“新兵”,而没必要热衷于目前的热门专业,现在的“热”未必会在毕业后给自己带来一片坦途。而且所谓的热门专业,是根据考生分数和划出的分数线差值后,得出的报考志愿比较集中的专业,热门专业只是社会关注度高、录取分数相对较高而已。 F8F8"

相关文章


量化管理真的能管理好学生吗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之教师培训随笔教师资格考试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教师资格考试
广东教师资格教育教学基础知识问答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机构欢迎非师范类文史哲毕业生教师资格考试
新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启示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之教学研究应有的四种意识教师资格考试
“爱岗敬业”要从细节入手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竞聘招考教育学试题及答案教师资格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