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山东平阴民间习俗导游资格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12:22 07:20:5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生活习俗
  一、饮食
  饮食一般一日三餐,吃饭时间,城镇早餐在7点左右,午餐在12点左右,晚餐在18点左右;农村早餐在八九点左右,午餐在十三四点左右,晚餐在20到21点左右。面粉、大米为多数家庭的主食,玉米、大豆、小米、地瓜等则成为人们调换口味的辅助食品。城镇居民购买熟食的越来越多。早餐品种有面条、油条、油饼、烧饼、豆腐脑、豆浆、馄饨、粥类、面包、羊杂汤等品种;午餐以馒头、烧饼、包子、馅饼、饺子、米饭为主,一般家庭备二至四个炒菜;晚餐多以馒头、面条为主,粥类或汤类为辅,一般还要有几个炒菜,也有不少户饮食近似午餐。主食品种虽变化不大,但花色较多,销售者遍布街头巷尾,各具特色的风味食品方便了群众生活。蔬菜品种以芹菜、黄瓜、西红柿、菜花、韭菜、青椒、茄子、白菜、土豆、圆葱、冬瓜、菠菜、萝卜等为主。肉类品种以猪肉、鸡肉、牛肉、羊肉为主。鱼、肉、蛋、奶已成为城镇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农村居民,中、晚餐也有菜上桌,部分较富裕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已接近城镇居民。
  二、服饰
  1988年前人们多穿中山装,衣料多为化纤织品,颜色多为灰、蓝。1990年后,人们多着西服,服装面料有化纤、棉麻、纯毛、纯棉、丝绸等;内衣有晴纶、涤棉混纺、纯棉秋衣秋裤及绒衣等。1995年后,纯棉内衣及三重保暖内衣逐步替代晴纶内衣和绒衣成为主流,着羊绒内衣、束身内衣者日渐增多。2000年后,人们在注重服装多样化的同时,个性化、高档化更加突出。许多中青年男子在春秋季节穿西服,系领带,老年人钟情于宽松适体的休闲装、运动装、中山装等。牛仔装、文化衫、T恤衫仍是少男少女的首选。女装虽亦以西服为主,但其样式、风格各异,追求个性风格的女子喜穿紧身衣裤、短裙、短上衣、短裤以及各种裙装、旗袍等。冬季穿棉衣棉裤者减少,穿羊毛(绒)衫、毛裤者增多,外套主要有棉大衣、呢子大衣、羽绒服、风衣、皮衣等。
  三、发式与饰物
  1988年以后,男子光头者渐少,平头、分头、背头增多。女性扎辫者减少,马尾辫、齐耳短发、烫发等都较流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女性青年长发披肩或留青年头(俗称懒汉头)者渐多。城镇女青年长发夹板、拉丝、离子烫流行,部分男女青年染发为黄、红两色。
  女性流行戴项链、戒指、手链、耳环、手镯等,男子主要戴戒指,佩以领带、领结、胸章、领带夹等。饰物质地有:金、银、玉、水晶、白金、珍珠、塑料、金属、玻璃等。
  四、居住
  城镇多以楼房为主,并根据各自条件进行装修。随着国家房改政策的不断深化,取消福利性分房,住房全部实行商品化,县城先后建起龙山小区、环秀小区、玫瑰苑小区等一批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住宅小区,大都是单元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面积不等。居民居住发展趋向是住房面积逐步扩大,装修追求美观,农民新式住房居住讲究舒适方便。
  农村住房多以平房为主。1990年后,翻建新房不断,结构与布局亦发生了变化。房屋用水泥钢筋打地圈梁、前出厦、铝合金门窗及高级地板砖铺地者日渐增多。有的富裕户将平房翻建为楼房,仿城市楼房样式设计筹建,一般为二至三层,多建于村边或街面。
  五、器用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操作简单、功能齐全、质材优良、环保卫生的家具开始进入家庭。沙发(有真皮的、布艺的、高档木制的)、茶几、大衣橱、组合橱替代了原来的传统家具,低档的二三千元一套,中档的五六千元一套,高档的每套在一万元以上。不论县城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普遍安装了闭路电视、电话,用上了VCD、DVD家庭影院,部分家庭安装了电脑,接入了互联网。在制冷取暖方面,县城居民多使用空调、太阳能和集中供热,农村使用电风扇、煤炭炉和土暖气。在燃具燃料方面,县城居民使用天然气灶,烧管道天然气或液化气,还有的使用电磁炉、电热锅、电烤箱等。为净化环境,绝大数家庭都使用了抽油烟机和排风扇。农村使用蜂窝煤炉、空心炉,有条件的居民也使用电或液化气。在贮藏方面,部分居民使用电冰箱、电冰柜。条件较好的家庭使用了洗衣机、洗碗机、豆浆机、饮水机和消毒柜。
  礼仪习俗
  一、婚俗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旧时,谁家男女孩到了婚嫁年龄,自然就有媒人上门提亲。结亲的基本条件是门第相当,财产相若,品貌、年龄般配,正所谓“门当户对”。媒人来往于双方家长之间,商量缔结之事。双方都认为满意,便正式签订婚约,意为订婚。民间也称为换柬、换帖。当事人(媒人)直接出面,男方用红礼盒放上押帖物,项链、耳环、戒指和钱等。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男方一般交给女方压柬钱2000元~6000元不等,21世纪初一般是10001元,称作“万里挑一”。双方互叫爸妈,女方则回过一些钱,意为给女婿叫爸妈的钱,然后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过年过节像亲戚一样走动。
  看日子,就是男方选定举行婚礼的日期,请女方同意。婚前选一吉日,向女方家送聘礼。送完聘礼后,女方便开始整理嫁妆,男方要收拾新房,准备迎娶,亲朋好友们也开始送喜礼,男方家也找亲友发送喜帖。喜礼要一笔不漏地记入账簿,以备将来还礼。礼品的厚薄,一般与关系的亲疏相连。喜礼一般不送单数。临近婚期,女方家便要送嫁妆,娘家尽量把嫁妆办得体面些。嫁妆是女家去送,一般派两个男子押车。也有送嫁妆与迎娶合在一起的,就是随着新娘一起过门。浩浩荡荡的迎娶队伍,使婚礼显得十分壮观。
  女方的嫁妆来到后,男方家便要加紧作迎接的准备。打扫庭院,张灯结彩,门前院内要贴大红喜字。新房内要粉刷一新,有的把喜庆气息的剪纸图案贴在窗户上、床围子上、门上。布置洞房的最后工作称为“铺房”。铺房主要是安床和铺床,一般都在婚礼的前一天晚上由大伯哥铺床叠被。有的还在床的四角放上枣、栗子和花生,意为“早生贵子”。婚礼之前要请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共同来帮忙。主持操办喜事的头目称为“总管、总理”,由他按照主人家的意图来安排各项事宜。一般由懂得这套礼仪的长者来担任。娶亲的前一天,女方家里的亲朋也都到齐,亲朋中要有两男两女第二天跟着新娘一起出门,意为“送客”的。男方家也要有两男两女,为“迎客”的。娶亲之日,过去新娘为了抢时间,抢在太阳出来之前,早上四五点钟过门。2000年以后城镇结婚典礼多选在上午十点十分,意为“十全十美”。“良辰吉日”一到,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新郎要带一只大公鸡,一块十斤左右的猪肉,交给女方的家长,意为离娘肉。新娘家也要准备一只母鸡,跟新娘一起过门。新郎进女家后,要先拜女方的长辈。稍事休息,等候新娘梳妆。新娘在上车(轿)前要穿嫁衣。上车(轿)前,新娘要抓一把麸子,麸子里面有钱,意为过门后有福气、有钱花。还要揣一些小钱,是过桥、河、庙十字路口等扔出来敬神的“买路钱”。然后由新郎抱出闺房,送入车(轿)内,意思是不沾娘家的土。这时鸣放鞭炮,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奔向男方家。到了男家门外,鞭炮齐鸣,男方接客的出来迎接。新娘向院内走时,一路有人向其身上撒五谷杂粮,彩色纸屑,意为驱邪。新娘被搀扶进院内后,便开始举行结婚典礼。随着司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的喊声,婚礼完毕。新娘被送入洞房后,亲戚朋友和街房邻居则都来看新娘,让新娘点烟,向新娘要糖果、点心吃。坐一坐新床,谓之以后不害腰疼。中午一般为“会亲家”,女家的来客是贵客,必须请到正屋坐上席,由相应的人陪客。一般洞房一个月不能空房。婚后新人要“回门”,就是新郎、新娘在成亲后的第三天同去女家一次。女家由女眷亲族送归,男家也要女眷亲族具席会饮,带有“认亲”的性质,回门之后,双方即按正常亲戚走动。20世纪末以来,平阴县结婚程序有所简化,“会亲家”与“回门”一般在同一天进行。
  二、生育
  传统观念认为,生儿育女是家庭中的一喜,所以称怀孕为“得喜”。孕妇又称作“双身人”。旧时认为,孕妇不能参加婚礼。孕妇也不能参加葬礼,尤其不能见到尸体。即使亲生父母去世,也不准接近。孕妇一般都在腰间扎一根红腰带,意为“避邪”。
  接蓐产期,娘家妈带鸡蛋、红糖、小米、糕点等礼物来探望孕妇,谓之“催生”。
  婴儿降生,俗称“添喜”。添喜后,要向产妇的娘家报喜。娘家一般都过来看,带上给外孙(女)的礼物,小衣服、小褥子、长命锁等。左邻右舍也拿着鸡蛋、红糖之类礼物来道喜。主家都回赠红鸡蛋,以示同喜。一般男孩到12天上,女孩到9天上,娘家准备礼物,召集亲戚去看闺女,婆家设酒宴盛情款待,这天称为“吃面”。 "#F8F8F8"

相关文章


民族风情:山东金乡庙会庆典活动导游资格考试
导游考试旅游宝典:生活小常识导游资格考试
风物杂谈:中国古典名著书名英译导游资格考试
导游考试历史知识:什么是支那人?导游资格考试
民族风情:山东平阴民间习俗导游资格考试
民族风情:山东广饶生活习俗导游资格考试
行业知识:导游必须掌握的中国小常识导游资格考试
中文导游欢迎词:幽默导游欢迎词导游资格考试
经典导游欢迎词——大连导游资格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