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策略教师资格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2:11 18:47:1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教师的提问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互动活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息息相关。因此,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与质量。教师提问的策略,看似简单的环节,其实却暗含着深厚的指导和教学作用。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出:“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把以幼儿发展为本作为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实施教育。而提问策略正是反映教师教育的能力与艺术的一个方面,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如果幼儿只是被动地接
  受提问,这样的提问就很难体现它应有的价值与功能。在过去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的封闭式提问丢失主体性,缺乏开放性,缺少思考价值;提问笼统空泛,问题问得不明确;牵涉面太广,幼儿不知从何答起,也不容易回答好;问题难度太大,忽视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超过了幼儿的理解水平和知识基础;同时,很少有幼儿主动发起提问,幼儿的质疑精神相当缺乏等。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呢?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经验。
  一、考虑班级幼儿年龄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教师在活动前往往要备课,在备课中也会提一些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备课不仅是备内容、备问题,更是备幼儿。在问题的准备时要把内容和幼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幼儿年龄特点是什么?幼儿已有经验有哪些?哪些问题对幼儿有新的挑战?哪些问题又能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这次活动中又能提升幼儿的哪些经验?教师要对这些问题有充分的考虑。
  提问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虽然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但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教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经验、不同水平、不同个性,正确估计幼儿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对班级中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们经常让他们回答有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让他们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寻求答案;对中等能力的幼儿,基础性和综合性的提问起到了巩固教学效果,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教师则可以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便能回答的问题,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积极思维
  启发式的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智,使幼儿乐学好学,并能引导幼儿的思维步步深入。教师若将所提问题置于一种情景中,如美术活动“越长越大的毛毛虫”,画面上有的毛毛虫的身体连接起来,而有的身体没有连接好,教师便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一条毛毛虫,为什么?”“谁能告诉它应该怎么做?”这样就能改变幼儿消极被动地听故事的状态,激发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幼儿提一些“大”而“深”的问题(“大”是指范围广,“深”是指有一定难度),逐步引导幼儿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如将“小蝌蚪分别问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说的”“小蝌蚪为什么没有找到妈妈”等问题综合成“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有找到妈妈呢?”,其问题答案隐含着对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的理解。教师的“为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等问题都是启发式问题的具体落实。
  三、提问要讲究语言艺术
  在集体教学活动时,幼儿常根据教师的提问来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语言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的提问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以免造成幼儿理解错误或理解困难。如幼儿常把三角形的“角”与“脚”混淆起来,教师可以在提问时反复强调“角”字,提醒幼儿不要混淆。其次,由于教师的教学语言受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时间的制约,所以教师要以最简洁的语言传递最多的知识信息量,必须做到语言简炼流畅、通俗易懂,特别是口头提问句子不宜太长,否则会使幼儿记忆和理解困难,很难找到问题的核心。再次,教师提问的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亲切,谈话氛围要轻松和谐。在语调和语速的控制上能抑扬顿挫、疏密相间,正确处理提问和回答的关系,使幼儿能非常自然地听清问题,并能从容不迫地思考和回答问题。
  四、提问要具有开放性,使幼儿积极思维、充分想象
  开放性的问题与传统的提问有着
  很大区别,传统的提问往往是一个问题一种答案,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注重的是对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多设计一些有思维指向的开放性问题,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你喜欢谁,为什么”“谁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会怎么办”“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其他看法吗”“你最喜欢这本书的哪一页”“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等等。在针对“这幅画讲了些什么”这个问题时,幼儿可以从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及背景等角度进行观察和讲述。由于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幼儿不但要理解故事,而且要将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有利于幼儿积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提问要由浅入深、简洁明了,使幼儿系统地掌握知识
  教学是一种有效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幼儿了解信息和掌握知识的活动。从学习活动整体上看,教师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序列。问题序列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递进式问句系列,即初问浅显,幼儿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从一般化问题逐步走向抽象化问题,最终达到预计的提问目的,这是幼儿园目前经常采用的问题形式;另一种是渐退式问句系列,即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较一般的问题,以引起悬念和产生整体印象,当幼儿不能正确回答时,再逐步具体化,直到幼儿做出正确回答。如阅读故事《小老鼠过生日》,教师先后提出:“这是谁的蛋糕?”“为什么有蛋糕?”“小老鼠怎么会害怕呢?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等问题,引导幼儿由易到难不断深入思考:又如美术活动“小兔子,别着凉”,让幼儿学习涂色,教师便提问:“小兔子穿得暖和吗,为什么?”“小兔子如果着凉会怎样?你们来想想办法怎样不让小兔子着凉。”此时,幼儿经过教师的引导开始寻找画面中颜色没有涂完整的区域——小兔子的衣服。幼儿发现,小兔子是因为衣服上有一个个洞,所以会着凉。所以,幼儿给没有涂完整的区域补好颜色,这样,衣服上的洞自然没有了。幼儿在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要把画面颜色涂均匀,这样幼儿的涂色经验在活动中习得和发展。也正因为在活动的层面上融入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引伸到幼儿自己,从而使幼儿懂得了冬季要保暖的生活经验。
  总之,提问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是最常见、最直接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让幼儿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充分表达,是我们贯彻现代教育思想,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幼儿活动中主动性发挥与适宜的提问是分不开的,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如何设计提问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总结。 F8F8"

相关文章


有效利用幼儿同伴间教育资源的策略教师资格考试
心理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缓解压力方法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教育: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策略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教育:幼儿教师的语言技巧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指导:《绿色蝈蝈》说课稿教师资格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