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1:40:4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着某种教育目标展开的,任何教育措施都是为着实现某种教育目标服务的。教育目标支配、调节、控制着整个教育过程。具体说,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导向作用

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集中反映了学校教育的性质,教育目标对育人标准的规定及其超前性使它具有指引方向作用。教育目标的这种导向作用决定了教育效果的性质。教育的目标、效果与教育工作效率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式:

目标导向×教育效率—→教育效果

该式表明:目标导向正确(正),取得正向教育效果;目标导向错误(负),取得负向教育效果。在前者情况下,教育效率越高,则教育效果越好;在后者情况下,教育效率越高,则越是帮倒忙。因此,每个教育者,坚持按正确的教育目标要求去影响学生是首先应当重视的。

(二)选择作用

人类思想文化成果极其丰富,不能把所有的科学理论、知识、社会观念、思想都用作教育内容,只能依据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已有的思想文化作出取舍,这就是教育目标具有的选择作用。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的发展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吸收那些与培养目标一致的,符合一定教育程度的内容,经过加工、改造纳入教育体系,即作出肯定性选择。排斥那些与培养目标不一致,不符合一定教育程度的内容,即作出否定性选择。各级各类学校都是依据培养目标要求选择开设的课程,制定教育、教学计划,规定教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特点,又制约着教师对教学和教育活动方法、形式的选择。

(三)激励作用

教育目标的理想性,预先决定了它具有激励教育行为的作用。适宜的教育目标能激发教育活动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不仅激励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教育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激励受教育者自觉地、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其激励作用的大小与目标的价值和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有下列关系:

目标的激励作用=目标的价值×实现目标的概率

实现目标的概率即达标的可能性。人们越是认识教育目标的价值,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越大,则目标越能激发教育者、受教育者参与教育活动的信心与决心。

(四)协调作用

学生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共同教育的结果。但各方面的教育要求必须统一协调,否则,势必分散力量,甚至相互抵消其影响作用。家庭与社会教育影响的方向与学校教育目标要求越一致,就越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同理,教育目标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努力目标,也就成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协调活动统一的基础。只有在教育目标指导下,才能使所有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包括受教育者自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统一教育影响,形成一股合力,从而提高教育效率,取得教育的良好效果。

(五)标准作用

教育目标是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培养规格要求的规定,因而对学生的发展确定了明确的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能起标准作用、规范作用。同时,教育目标又为教育评价提供了依据,为教育评价提供了可资遵循的标准,教育目标的实施要逐级具体化,而已经具体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教育要求,可以直接用作教育评价指标。

评价目标(指标)与教育目标一致,否则评价所把握的情况与教育活动所取得的结果脱节,将导致偏离方向的结果。



相关文章


[热点关注]山东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拿“双证”
双语教师资格证书年底认证
《中学教育学》学校教育目标与家庭教育目标
教师资格考试 增加职业道德内容
《中学教育学》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山西:今年教师资格考试将增加新内容
《中学教育学》教育目标的一般特性
《中学教育学》教育目标结构
《中学教育学》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