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智育的实施原则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1:49:2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智育过程是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技能,并以掌握知识、技能为中介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过程。这是人类知识和人类智慧再生产过程,是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人类智慧转化为受教育者活的知识、技能和活的智力过程。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学习认识过程。它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

1.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能较好地按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的,不同于自发的认识过程,不需要通过曲折摸索的漫长道路;

2.它是借助于学习人类已有知识去认识世界的,它不同于知识的漫长的历史形成过程,而是相对径直简短的过程;

3.它不仅以掌握知识、技能为目的,而且有明确的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根据智力目标和智育过程的特点,智育的实施宜考虑以下的基本原则或要求。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

即把指导学生借助间接方式掌握知识,同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为此要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知识结合起来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起来。课内教育大多是学习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课外可更多地通过参观、实验、旅行、生产劳动、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获取直接知识。

(二)智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结合

兼顾智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使二者协调进行,可促进智力和体力都得到发展。体力的健康发展对智力发展起积极作用。智育过程中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劳动,完成一定的实际操作,使智力活动、体力活动融为一体,智力体力和谐地发展。

(三)发展认知因素和发展非认知因素结合

把直接发展认知因素和从培养非认知因素入手发展认知因素这两方面结合起来。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对认知因素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①动力作用,非认知因素中的情感、意志等直接影响认知的目的性、自觉性、坚持性;②稳定作用,使某种认知或动作固定化,‘使良好的智力、能力稳定;③弥补作用:非认知因素可以弥补认知因素某方面的缺陷或不足。智育中重视发展兴趣、顾及气质特征,形成良好性格,培养勤奋、踏实、自信、坚韧等优良心理品质必然促进智力和能力发展。

(四)记忆与思考结合

记忆与思考都是智力的构成因素,记忆为思考提供“材料”,通过思考求得理解有助于记忆。在记忆材料基础上,进行实际的智力运演是发展智力的关键。提高教学水平,把记忆水平的教学,提高到理解水平的教学和思考水平的教学,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五)教会学生学习

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锻炼自己智力的方法和能力。要提高学生对学会学习的自觉性,帮助学生掌握智力劳动的一整套方法,善于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获取知识,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



相关文章


《中学教育学》体育目标
安徽合肥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节后开始报名
《中学教育学》智育的实施原则
福建泉州2006年教师资格认定下月开始受理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