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智育及其功能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1:38:4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智力与智育的含义

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智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内容方面,指人对知识的掌握,对事物的敏捷而正确的理解、辨析、判断,以及具体的发明创造等等。在形式方面,则包括理解、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心智和实际能力(即智力)。因为智力对于智慧内容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对智育范畴的理解首先必须与对“智力”及其发展的理解联系起来。

1.智力包括哪些内涵?

我国学者中通行的智力概念“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53页。所以,所谓对智力的培养当然也就包括了上述能力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些能力的发展,我国学者通常主张要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技能等方式进行教育。这一理解与对苏联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借鉴有很大的联系。

现代西方心理学对智力的探究成果十分丰富,理解也有较大的差异。

比如关于智力的要素,斯皮尔曼认为,智力因素主要由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两项因素组成。前者指一切智力测试中都能检测的能力;后者指仅表现于个别特殊课题中的能力。而吉尔福德则认为智力涉及运思(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辐合思维和评价五类)、内容(视觉的、听觉的、符号的、语义的和行为的五类)和产物(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和蕴涵六种)三方面,总计150种心理能力。目前,西方心理学的主流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智力是人对信息的加工能力。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斯腾伯格认为:智力是使个体产生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能力;适应性行为既要反映刺激的新颖性,又要反映信息加工自动化的程度;产生适应性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信息加工的反省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的协同。认知心理学的许多成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但是目前已有的这些成果对我们正确理解智力就已经有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于中、西方的观点,我们不妨综合起来理解。智力实际上就是人的智慧能力。它可以表现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等各种认识方面能力的综合,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系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综合心理能力。

2.智力在何种意义上是可以发展的?

心理学和教育学上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观。心理学,尤其是测量心理学往往将智力与智商(IQ)联系起来,将智力看成是个人在团体中按聪明程度排列所处的位置。这样的智力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远大于环境或教育的作用。同时,虽然个体随着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增长其认知能力在不断发展,但他们在同龄人团体中的智商位置往往仍然是相对不变的。这样的智力概念是一种自然能力(power),而不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去开发与发展的潜在能力(capacity)。另一种观点认为,智力主要是一种习得的认知能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帕金斯就认为:智力=自然或天赋能力(power) 策略(tactics) 知识。其中“power”指人的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不易为后天所改变;后两者则是指个体通过学习所能获得的策略技巧和各科知识。显然,假如我们将智力仅仅做前一种,也就是狭义的理解,智育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关于智力概念的正确理解应当是:第一,由于即使是狭义的智力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不可能脱离相关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赞成较为广义的智力概念,即智力是一种由天赋、策略与知识等因素合成的综合能力。第二,即使将智力看成是个人在团体中按聪明程度排列所处的位置,人的智商也不是绝对不可改变的东西。小学阶段,儿童的智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更不能对学生的智力作狭隘和武断的结论。教育活动所要做的只是要在承认智力差异的条件下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

3.智育与教学的区别

智育与教学是一个交叉概念。智育与德育、体育、美育等相并列,构成一个教育内容的完整构架。它们的上位概念或种概念是“教育”。而教学则是所有各育都可能具有的教育形式。换言之,教学并不仅仅只是智育的活动方式,德育、体育、美育等都需要教学途径去完成,而各育在教学过程、原则和方法上也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同样,智育以教学为自己的重要途径,但这一途径又并不是智育的惟一途径。

(二)智育的功能

智育的意义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智力发展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智育的意义可以从其必要性和可能发挥的功能两个角度去理解。

1.人的智慧水平有通过智育去培养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人类的智慧成果是以两种方式得以传承和发展的:一种是客观的或物质的形式,比如工具、图书和其他媒介的形式;二是以主观的即主体的心智能力包括智力的形式。这两者之间又是通过相互作用而相互促进的。教育对于智力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没有学校教育参与的情况下,人的智力也会在生活中得到一定的发展,但这一发展是自发和缓慢的。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开发是有意识的,所以会提供较多的刺激智力发展的条件和方法,从而加速这一发展。


相关文章


上海教师资格申请受理9月开始
浙江:金华秋季教师资格认定下月开始
05年重庆认定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第二次补修考试
《小学教育学》课程概述
《小学教育学》智育及其功能
《小学教育学》小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小学教育学》我国的教育目的
《小学教育学》教育目的及其确定
《小学教育学》师生关系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