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1:39:2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教育学的地位

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对于师范生来说,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培养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奠定基础。因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学好专业,成为合格的“经师”,而且要学会育人,加强师德修养,成为合格的“人师”。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在这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在师范学校中,教育学科的开设,虽然就其内容来说,往往见仁见智,但就其地位来说,却是没有任何疑义的。从开始设师范学校一直到今天,教育学始终是师范学校的一门主要学科。

在我国近代,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是与师范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的。1904年(光绪二十九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就明确规定了有关教育学科开设的要求:

“先讲教育史。当讲明中国外国教育之源流,及中国教育家之绪论,外国著名纯正教育家之传记,使识其取义立法之要略。但外国历代教育家立说亦颇不同,如有持论偏谬易滋流弊者,万万不可涉及。

次讲教育原理。当讲明心理学之大要,及中国现在教育之宗旨,及德育智育之要义,并讲辨学(日本名论理学)及教授法之大要。

次讲教育法令及学校管理法,当据现定之教育法令规则,讲学校建置、编制、管理、卫生、筹集经费等事,宜兼讲关系地方治理之大要。

次则实事授业。当使该师范生于附属小学堂练习教育幼童之法则。盖初级师范学堂,在解说小学教育之理法不可过驰高远,以实能应用为主。其在附属小学堂实事授业,则以次使师范学生教授幼童;而师范各科教员及附属小学堂之堂长与教员,务须会同督率师范生,监视其授业,品评其当否,且时自教授之,以示模范。”

在其所附的课表中,对教育学科的开设,在五年中作了具体规定:第一年,教育史;第二年,教育原理;第三年,教授法;第四年,教育法令,学校管理,实事授业;第五年,同第四学年。

综上所述,本章程有以下内容值得肯定。

1.对教育学科的开设,在五年中作了具体的规定,其中包括教育原理、教育史、教授法、教育管理以及实事授业(即教育实习)等。教育学科的学习比较全面,并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在“教育原理”一科中,包括了心理学和论理学(即逻辑学)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对教育之宗旨及德育、智育的学习尤为重视。

3.对教育法令和学校管理的规定,也颇为详尽,同时提出要兼讲有关地方治理之大要。

4.在教育实习的问题中,其规定也颇为详细,要求能结合实际、“以实能应用为主”;对实习法、指导实习的教师以及实习学校的教员和校领导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加强实习的指导。

这一章程虽然是以日本为蓝本的,但在当时来说,有这样的具体规定,实属难得,直到今天仍不失其参考价值。

二、教育学的作用

教育学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实践的理论,是无根基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实践是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教育经验一旦形成为教育理论,就又反转来指导教育实践。在我们过去的教育工作中,经常出现忽左忽右、忽轻忽重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理论上的偏颇导致了教育实践中的盲目。如对教育本质及教育功能的理解,常常是取其一点而不顾其余,在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时,则忽视教育的经济功能或生产功能;在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或生产功能时,则又忽视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而且经常以教育的社会功能取代教育应有的人的发展功能;或在人的发展中只注意共性,而忽视个性,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片面性的出现,常常是与理论上的偏颇和不彻底有关。

另外,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就会使教育实践如盲人骑瞎马,无所适从。无数经验教训说明,什么时候有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按教育规律办事,教育工作就取得成效,教育事业就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就前进;相反,什么时候没有正确的教育理论作指导,违背了教育规律,教育工作就受到挫折,教育事业就停步不前,甚至倒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就受到阻碍。因此,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科学地指导教育实践,是学习教育学的首要任务。

(二)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首先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我们的教育科学也应是开放的,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但是博采众长,不是无批判的兼收并蓄,而是要从我国社会和教育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学习和引进。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育派别林立,体系各异,各有千秋。对待各种教育流派,我们既不能不加批判地全盘引进,也不能死守一隅、故步自封。因此,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教育理论,正是创造性学习的正确态度。

陶行知(1891—1946)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留学美国,师从杜威、孟禄等。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教育科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生活教育社理事长、中国民主同盟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先后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重庆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等学校。在对待外国教育和传统教育问题上,他认为:“去与取,只问适不适,不问新与旧。”“外国的经验,如有适用的,采取他;如有不适用的,就回避他。本国以前的经验,如有适用的,就保存他;如不适用,就除掉他。”他毕生倡导和推行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重要主张,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有《陶行知全集》《陶行知教育论著选》等传世。


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学》学校概述
《小学教育学》现代教育
全国中小学教师12月考技能水平
甘肃:05年9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通知
《小学教育学》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上海:05年12月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条件及时间
《小学教育学》教育领域内的法律救济制度
西安市2005年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今起正式报名
甘肃05年9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通知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