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美育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1:40:1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美育的含义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一般认为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美育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

所谓狭义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

所谓广义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梁启超先生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重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人生趣味与境界的追求与会听曲子、会作诗或会一套美学理论、拥有自己的审美观等显然都不是一回事。称之为实质教育的原因就在这里。

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

定义的变化意味着美育概念本质的拓展,从而也意味着美育功能认识的拓展。

二、美育的功能

(一)美育的直接功能

美育的直接功能可用两个字表示即“育美”。我国学者认为:“美育的任务可以概括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直接功能(审美观以及审美、创作能力的培养等)与美育概念的狭义或形式美育相关。

(二)美育的间接功能

美育的间接功能是一种附带功能,或者说是一种潜在功能,是为其他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的作用,具体讲,就是美育的育德、促智、健体功能等。蔡元培先生在20世纪初就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1868—1940),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曾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大力倡导美育,于1912年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明确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17年,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进一步阐发他的美育思想。有《蔡元培全集》《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传世。

当然,美育之育德功能与促智、健体等功能一样,都是一种创设德育、智育、体育的前提、情境的功能,并不等于德育、智育、体育本身。这是因为审美过程拒斥外在的功利和道德目的。故美育的育德功能等只能是一种附带或间接的功能。

(三)美育的超越性功能

“超”是相对于既定的美育功能观而言。一般的美育功能观认为美育的功能无非在于审美观的确立,审美、创美能力的发展,同时促进德智体诸育等,没有超出以上论及的两类功能的范围。与这两种功能观对应的实际上是一种形式美育概念。而与实质美育概念相联系的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所形成的人生意趣和理想境界追求等,显然已经“超”出了原有的直接和间接功能范畴。

以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为代表的中外美育理论及实践,对于人生终极意义、意趣及教育过程本身美学自由精神的追求等美育“超美育功能”或价值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已是一种世界的潮流。

三、美育的任务

美育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感受美是审美活动的起点,因而也是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由于千百万年以来人类整体社会审美活动实践在心理结构上的积淀,人类个体身上天然就禀赋了某种美感能力。所以人天生就能够分辨乐音和噪音,天生就对一些形体、颜色等敏感。但是,这一天然的感受能力具有原初或简单的特性,不能使个体适应今天所需要面临的日益丰富的审美关系和进行审美活动的需要。所以天然的审美感受能力更多地说明的是人的审美潜能。学校美育的任务之一首先是要以此为基础,爱护、发展个体的审美感受力,使之更加敏感、细腻,更加丰富。为此,学校美育应当充分展示自然、艺术、社会和教育本身所蕴涵的美的因素,从而养成学生热爱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动机。

人对美的感受能力需要有良好的审美感觉器官,也需要其他感知能力和精神积累作基础。所以,提高审美感受能力,需要也有助于人的整体精神素养的提高。此外,感受美的活动也有益于学生感受美好生活,产生热爱生活、建设美好生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鉴赏美包括“鉴别”和“欣赏”两个方面。前者表示对美与丑及美的质量层次的判定;后者表示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活动的心理过程。但是后者只有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才可以说个体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鉴赏美的能力培养首先要求学校美育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这就是说,学校美育既要教会学生正确地鉴别美的内容,也要使他们具有欣赏美的形式的能力。既要让学生接受民族的、社会的、阶级的审美标准,同时又允许他们具有个性特色的审美能力的成长和发挥。健康而有个性的审美能力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目标。一些学校在美育活动中过分强调对与错,过分纠缠道德、阶级属性等,其结果是审美活动必需的心理自由的丧失,反而败坏了学生的鉴赏力和审美活动本身。这与不分高下、美丑的做法一样是错误的。欣赏美还需要个体具有有关美的基本知识,具有理解美的形式的能力。所以,必要的审美知识传授和艺术修养水平的培养与提高是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福建省2005年面向社会教师资格认定“两学”考试成绩昨日揭晓
福建: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成绩揭晓
《小学教育学》课程的目标
《小学教育学》美育
新疆启动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无证教师2006年2月将清退
山东:高校教师资格认定上岗须先修心理学
《中学教育学》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成
《小学教育学》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