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程》第十二章第三节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2:06:4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三节 指导学生创造
一、什么是创造
(一)创造与创造力
创造就是提供前所未有的思想或产物。人类的所有创造有四大共同的特点: ①创造的主
体性,即创造活动的主体是现实的人,自然变化的结果不属于创造。②创造的可控性,即任
何一种创造都是主体有目的地控制、调节客体的一种活动,是主体为实现自身的目标作用于
自身客体、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而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变换过程。③创造的新颖性,即任
何一种创造活动必须能产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成果。④创造的价值性,即任何一种创造活
动都是具有社会价值的,是能促进人类进步的。
所谓创造力, 是指主体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主要是指
能产生新设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能产生新成果的创造性技能。创造性思维能力包括: 逻辑
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集中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感性知觉能力、
知性分析能力、理性辩证综合能力;观察能力、选择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性技能包括:发
明革新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获得信息的能力、演说表达的能力、文
字写作的能力、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创造过程
1.发动阶段
即引起创造冲动的阶段。创造冲动或由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引发,或由科研过程中
需要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引发。发现问题还要明确地把问题提出和表达出来, 要搞清问题的症
结所在。
2.准备阶段
即为解决问题积累和整理材料阶段。充分占有材料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前提。
3.潜伏阶段
即创造的酝酿、 孕育阶段。 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强化创造意识和兴致, 同时头脑紧张工作,
按一定方向深刻思考,作出各种假设,力求从周围的事物中得到启发,促使创造设想成熟。
这一阶段往往呈现“入迷”状态,有时是短暂的,有时则是漫长的。
4.解决阶段
即顿悟、明朗阶段。大脑进入高度兴奋和异常清晰状态,记忆库中贮存的一切知识单元
都充分调动起来, 智力流动达到白热化, 兴奋点完全集中在要解决的问题上, 突然灵感闪现,
豁然开朗,创造设想成熟为假说,产生创造方案。
5.验证阶段
即对新的方案进行检查验证。如果证明是正确的,则创造成功;如果发现错误,就要总
结经验教训,继续研究,有时要改变思维方向。
二、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一)指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朝不同方向思考,以寻求多种解答。求
异思维侧重于探寻新事物,重组已有信息以便产生新信息。它多方设想,不拘常规,同中求
异,由大同小异到大异小同。
在求异思维的培养上,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不恪守教条,敢于向权威挑战,
尽可能提出奇异的想法。其次,要注重多端性训练。要有计划地多做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
变、 一稿多写、 扩写改写之类的练习。 要经常注意从发散角度设问, 例如 “都有哪些可能性?”
“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案?”再次,要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要提高他们思维的
灵活性,善于迁移或移植,防止思路僵化或固定。思考可以变换角度,也可以变换方向,可
以由因导果,也可以由果导因,来龙和去脉可以互变,不必拘泥于一端。思考还可以打断连
续性,待习惯性思维的痕迹消失后再重新思考。又次,突破“功能固着性” 。功能固着性指
的是, 只想到某一事物的通常功能而想不到其他功能。 早期发现的功能越重要、 越习以为常,
越难以发现其他功能。这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大障碍。要进行发散思维,打开思路,就必
须突破功能固着性。

相关文章


关于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的实施意见
《教育学教程》第十三章第一节
海口市教育局招聘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本科生公告
关于2006年上半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安排的通知
《教育学教程》第十二章第三节
关于做好2005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
《教育学教程》第十二章第二节
《教育学教程》第十四章第二节
关于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