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心理模拟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2:53:57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由于心智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因此心智技能的培养,首先必须确定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或操作活动程序,即确定心智技能的“原型”。不过,确定心智技能的操作原型是一项相当困难的工作,因为形成了的心智技能不仅是内潜的,而且是借助于内部言语以高度简练的形式自动进行的。不仅旁观者难以观察到,就连活动的主体也难以自我意识,这就给操作原型的确定造成了很大困难。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控制论功能模拟思想向心理学的渗透,我们终于找到了可用来确立心智技能操作原型的“心理模拟法”。

控制论认为,在分析研究某系统的结构时,应先建立模型(model),利用模型与原型之间存在着形状、特性等的相似性,通过对模型进行试验来研究原型,这就是模拟(simulation)。根据模型与原型之间的关系特点,可以将模拟分为数学模拟、物理模拟与功能模拟。由于如前所述的原因,我们在研究心理现象时,一般都采用功能模拟法,即利用模型与原型之间功能上的相似性,用模型来代替原型或模拟原型的工作过程。

“心理模拟法”的前身叫做“形成了的活动形式分析法”。这实际上就是记录那些能有效地解决某类课题的活动方法。初看起来,这种方法似乎比较简单,而且较为可靠,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问题就在于形成了的心智活动是概括的、简缩的、自动化的,因而要查明其真正内容极其困难。以客体的归类活动为例,对一个已经熟练掌握了这种活动方式的人来说,随着对客体的感知就发生了对客体的归类,即把客体纳人到某类事物的概念之中。这似乎是凭“直觉”或直接联想发生的,观察不到依靠概念的本质标志去搜索客体的本质特征的一系列的心智动作。这就是由于归类活动高度简缩的缘故。为此,仅仅依靠这种分析方法难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必须配合其他方法。

前苏联心理学界在研究心智活动方面,最初使用心理模拟法的是兰达。他从1953年开始,从思维的构造观点出发,探讨了思维活动的一般方式问题。兰达认为,“为了教会学生思考,必须揭示作为工作者的思维过程本身的那些结构与机制(当然不是机械的),揭示一定的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机能”。所谓教会学生思考,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使这种机制能形成(造成)起来。为此,就必须确切地知道它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在解决各种课题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机能又是怎样的。研究表明,机制的具体结构(组成成分及其联系方式与机能)不同,在解决不同的课题时的作用也不同。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机制的结构可以通过思维过程的足够基本的成分分析,来查明“造成”、“构成”每一种机制的方式。这种分析和形成思维的主张,他称之为思维的构造观点。

兰达认为,为了能以精确的一般的形式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助于控制论思想及其模拟方法。兰达认为,控制任何过程的理论,实质上就是利用客观规律来达到一定的实际目的方式的理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学生具有一定的心理过程和特性。而心理过程也像物理、化学、生物和其他过程一样,在原则上是可以控制的,关键的问题在于要揭露这种控制藉以进行的规律及过程。后来,他把思维的构造观点与教学控制论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了构造心理学的五条执行原则,这就是:①必须划分出为了引用概念及其一定的标志所必需的、足够基本的操作;②揭示完整的足够基本的操作系统,以保证成功地实现一定类型的思维过程;③揭示这些操作的内部结构;④要有确切可靠的方法来识别所揭示的操作系统是完整的,结构是正确的;⑤确定的操作系统的形成,一方面要注意每个操作的形成,另一方面要注意它们的系统如何形成。兰达的这些观点,是应用心理模拟法来探讨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教育心理学》心理模拟法
《劳山道士》教案
《教育心理学》我国关于知识掌握的阶段理论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