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我国关于知识掌握的阶段理论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2:54:0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以上述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我国教学的实际,我们提出了知识掌握的领会、巩固、应用三阶段理论(冯忠良,1992,1998)。我们认为,要掌握知识,首先应领会知识,然后应在头脑中将领会的知识加以巩固,从而在实际中去应用这类知识,以便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和充实。领会、巩固、应用是知识掌握中的三个基本环节,而其中的直观、概括、具体化等认知动作和识记、保持等记忆动作是实现这三个环节的核心。研究表明,知识的领会是通过对教材的直观和概括来实现的,知识的巩固是通过对教材的识记与保持来实现的,而知识的应用则是通过具体化过程来完成的。关于其具体内容,我们将会在后续的三章中专门探讨,这里我们先来讨论一下知识掌握过程中各种心智动作间的关系。

从知识掌握的五个基本心智动作的内在联系来看,它们不是五个彼此分隔开的相互独立的阶段,而是既有联系、交叉、渗透的一面,又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的一面,从而形成了一种“套环式”的结构(图13-5)。

图13-5 知识掌握的基本心智动作的关系

从三个认知动作的关系来看,教材的直观、概括、具体化是知识掌握中的三个主导性的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前后的相继连续关系。直观是起点,概括居于中间,具体化与概括相衔接。另外,这三个认知动作间又存在着部分交叉与渗透的关系。首先,直观中包含部分的概括,即直觉的概括,但并非完全重叠,合二为一。其次,具体化中也存在着概括,即具体事物的同化或类化(由抽象到具体的概括)。具体化是在概括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概括所得的抽象知识的具体应用。但具体化不能以概括来代替,因为具体化在检验与发展认识上有独立作用。

从两个记忆动作的关系来看,教材的识记与保持之间亦存在着交叉渗透关系,保持需以识记为前提,识记中又包含着部分保持的要求。但识记与保持彼此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为识记了的东西并非都能持久保持,除非不断克服遗忘,进行及时、必要的复习和巩固。

从知识掌握过程中的认知动作与记忆动作之间的关系来看,直观、概括、具体化中都渗透着识记与保持。教材的识记与保持必须在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才可避免呆读死记。但教材的认知并非完全不包含教材的记忆,这主要表现在教材的部分记忆任务可伴随教材的认知过程来完成。此外,教材的持久记忆也依赖于一些特殊的条件,如巩固复习、熟记材料等。为此,教学中既要注重所学材料的认知,又要注重记忆巩固。



相关文章


《教育心理学》心理模拟法
《劳山道士》教案
《教育心理学》我国关于知识掌握的阶段理论
《惊弓之鸟》教案
《教育心理学》心智技能的形成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