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心理学第六章课后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养成教师资格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6:15 07:34:2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1、什么是态度?简述态度的结构?
态度的实质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
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2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分,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3态度的行为,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2、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与道德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一、道德的特征
1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的总和这种有舆论的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的总和就是道德。
2道德的社会共性:①适应全体社会各个成员都必须遵循的简单的共同生活准则;②同一社会中各阶级间所共有的道德准则或道德观念习俗。
3道德的阶级性。
4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二、品德的特征
1品德形成的后天性2品德内容的社会性3品德表现的行为性4品德结构的稳定性5品德抉择的自觉性
三、品德和道德的联系
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他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3、评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在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的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
1在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的关系方面,肯定了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指出儿童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情感的发展以及儿童对道德规则的学习和理解都受认知水平的制约;认为道德情感的激发有赖于道德认识,价值判断有赖于事实判断。
2关于儿童的道德发展的规律问题、道德发展过程中量和质的问题,皮亚杰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论,指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过程,在这个连续的整体过程中,由于心理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3关于教育在儿童道德发展中的作用。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却可以通过教育的手段加以促进。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的局限性
1他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同伴的相互关系的不断发展,儿童道德判断的基础便从考虑后果转化为考虑意图,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同伴间的协作,而不是成人的教育或榜样,从而否定了榜样的作用,这是不对的。
2皮亚杰虽然揭示了道德认识在儿童道德发展中的作用,也注意到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在儿童道德发展中的作用,也注意到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却忽视了“行”的因素,也是错误的。
3皮亚杰所讲的“成人强制”是指一切来自儿童外部的东西,没有区分成人向儿童灌输一定的道德规则同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儿童采取一定言行之间的差别,因而绝对否定成人约束对儿童道德发展可能具有积极作用,这是错误的。
4、评述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柯尔伯格在他的道德发展研究中,系统地扩展了前人的研究,提出了体系完整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它认为,人的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按照一定序列从低级向高级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他主张儿童的发展是同人的智慧发展一样,是在儿童自身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使自己的道德经验不断结构化的过程。在这一定时期,儿童的道德发展就逐步到达一个新的更高一级的水平。
1公正取向的伦理道德和关怀取向的伦理道德观。
2关于“是-应当”驳论。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相关文章


山东心理学第八章课后习题:学习动机教师资格考试
山东心理学第七章课后习题: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教师资格考试
山东心理学第六章课后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养成教师资格考试
山东心理学第五章课后习题:技能的形成教师资格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