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员经验分享:揭开同声传译的神秘面纱口译笔译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6:15 08:43:3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呵呵,《揭开同声传译的神秘面纱》这个题目早就有人用过了,不过这个题目没有注册专利。我碰巧有一张蒙着面纱的相片,那我自己把同声传译的面纱再揭一遍吧。:-) 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好题目。
  同声传译(同声翻译、同传)就是口译员和发言人几乎是同步说话,通常口译员比发言人慢两三秒钟。同声传译员坐在隔音的同传箱里戴着耳机听发言人的发言,一边听,一边翻译发言人的话。观众在会场通过同传接收器来收听同声传译员的翻译。
  曾经有人告诉我,他以为电视上那些戴着耳机的观众是在听机器在翻译。他以为有一种神奇的同声传译机器在进行翻译。 必须指出,同声传译都是活人翻译。
  个人认为,机器在我有生之年都不可能代替同声传译。 先不说同声传译,就连翻译软件做的笔译也无法代替活人翻译。英语有很多词汇都是一词多义。而目前的软件只能做到随机选一个单词的定义来翻译,所以翻译出来的东西经常让人啼笑皆非。软件无法像活人一样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某一个单词的意思。
  CCTV-6台曾经使用同声传译把香港的金像奖颁奖典礼从粤语翻译成普通话,进行直播。
  如果你除了普通话,还能说一种方言,你可以听一段普通话的录音,一边听一边用方言作同声传译,这样你也可以体会一下做同声传译的滋味了。
  但是必须指出,普通话和很多中国方言的区别并不是很大,所以做起来比较容易。如果是英汉双向同传,难度就大增。因为首先要解决英语听力的问题,听都听不懂,还怎么翻译。中英文的语序和表达方式差别也很大,这也给同传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实际工作中还会碰到说话带各种口音的发言人,难度就更大了。
  联合国和欧盟等国际机构是最早使用同声传译这种翻译模式,因为这种翻译模式不占用会议时间,最大的优点是省时。
  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一般是安排三个同传为一组,每个20钟换一次人,也就是说做了20分钟的同传就可以休息40分钟。这样安排是因为同声传译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
  做同传超过30分钟就会很累,注意力很难集中。大脑疲劳考(试大时就很难跟上发言人,信息遗漏就会多。 所以,联合国即使是很忙的时候也一般不会让同传译员加班,加重他们的工作量,一般会从经过联合国考核认证的译员人才库的里请兼职的同传译员来分担同传工作。
  不幸的是,在民间作同传没有在联合国工作条件那么优越。客户为了节省成本经常只请两个同传。有的甚至希望只请一个。两个同传译员轮换,每人只能休息20分钟,还经常要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
  一个同传译员就没有人轮换了。一个人单挑一天,就算不精神失常也会声音嘶哑,极度疲劳。翻译质量也难以保证。所以,一个同传译员这种模式无论是对客户或是译员本身都不是一个可取的模式。 如果只是二三十分钟的开幕式,一个同传译员是可以应付。一整天就有点惨无人道了。
  很多人以为同声传译一天就可以赚几千块钱,赚钱很快。但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广东人说,“揾食艰难”。这是真的!
  做同传不仅仅是会议当天要工作,在会议之前还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是不太熟悉会议内容的时候。 去外地出差时,舟车劳顿后还不能马上休息,有时候还要在酒店熬夜准备会议。第二天还要进行高强度的工作。 碰上几天的马拉松会议,真能累得半死。辛苦只有自己知道。所谓的高薪,把会议前的准备时间算上,平均下来并不算高。
  如果只看到“高薪”,对英语和翻译没有一点热爱之心,是很难承受工作中的压力和挫折的,更别说成为一名优秀的同声传译员了。
  在双语能力和同传技巧都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同传拼到最后是在拼身体。所谓“闪电般的思维”靠的是优秀的双语转换能力和体力。
  在国内,除了一些政府单位,一些外企也使用同声传译。因为同声传译是一种比较省时的翻译模式。使用交替传译的话,会议时间翻倍。 同声传译的费用虽然比较高,但是能缩短会议时间,会议场地的租考(试^大金和与会者住酒店的费用都可以大大削减。
  有些人提起同传时,经常说“有稿同传”和“无稿同传”。事实上,除了一些欢迎词外,一般都没有稿子。 通常会议主办方只提供一些PowerPoint幻灯片提纲。有时候是任何资料都没有。
  作为会议主办方应该尽量给翻译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果有准备好的讲稿,一定要提供讲稿给同传译员。因为发言人读稿子的时候通常语速会比正常说话的时候快,同传译员会跟得比较辛苦。
  作为同传译员,在没有资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网上查一些相关的资料。
  做题目赢E币,每日一练日积月累,点击进入做题专区

相关文章


翻译员经验分享:如何训练短期记忆口译笔译
翻译员经验分享:揭开同声传译的神秘面纱口译笔译
翻译员经验分享:关于同传箱的准备工作口译笔译
翻译员经验分享:关于口译员的紧张问题口译笔译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