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工作案例(二)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3:07:2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1996年6月,《南方周末》报刊发了一篇文章,反馈某县为了增加税收,强令农民放弃水稻而改种甘蔗。农民如不愿种蔗则由发包单位调整其土地给他人承包种蔗,或每亩罚款200元作甘蔗发展基金。因农民所得甚少,而抵制种蔗。为此,造成不少农民失去土地,甚至被抢走家私财物等,一些人还被非法拷打。文章发表,这个县引起轰动,干部群众议论纷纷。

  广西区党委办公厅信息督查室根据区党委领导的批示决定对此事立项督查,并于1996年7月初组成调查组深入该县开展督查调研工作。

  调查组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弄清情况,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首先该县近几年来,为加速全县的经济发展,根据本县情况,县委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糖业生产,振兴农村经济”的方针,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把甘蔗生产作为全县的经济支柱来抓,并制定一系列政策,让利于民,促进甘蔗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1995年,全国县粮食总产达3.97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人均产粮593公斤,甘蔗总产43..3万吨,财政收入159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04元,这几项都比1992年有较大发展,尤其是财政收入及人均收入分别增长70%、130%。事实证明,县里的决策是正确的,是一条富民利国的好路子。其次该县在发展甘蔗生产过程中,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也确实存在操之过急,甚至强迫命令的现象,值得高度重视和警惕。对此,县里领导表示:一要正视现实,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二要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对县里的一些规定进行清理,坚决改正错误,使之更加完善;三要针对群众思想实际,加强宣传教育,抓好两个文明建设。调查还认为,《南方周末》的文章存在片面性。主要表现在:(一)把某乡三个村发生的事说成是全县的普遍现象,以偏概全,把全县说得一无是处。事实上,全县各地农民种蔗的积极性,自党性都很高,涌现了不少甘蔗专业村和靠种蔗富起来的农户。(二)对一些具体的人和事的报道失实。(三)对一些被采访人的话,引用时断章取义不够实事求是。调查报告通过大量的事实澄清了事实真相,消除了县里各级领导因此而产生的思想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简评]

  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主动立项的督查调研活动。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新闻媒介反映的各种问题,以及把一些看得到、听得到但却无人过问的问题,及时立项督查,这也是督查部门的一项任务。这次督查调研的主要特色,主要在于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认真查处,因此,效果明显。其次是抓得结案快,从立项到调查结束,前后仅半个多月时间。再就是调查工作做得深入细致,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慎重、全面、客观地做出结论,澄清了事实,促进了该县的工作。应该说明的是,凡办公室督查部门主动立项的督查项目,必须对督查事项抓得准,保证确是领导所关注的问题。同时,还须严格按程序呈送领导批示,按领导批示精神办理。



相关文章


督查工作案例(三)
督查工作案例(一)
督查工作案例(二)
误销档案一个学生的教训-案例3
内部管理不容忽视-案例4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