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阶梯》新课案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3:23:47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背景:

  2002年11月28、29两天,沪浙苏皖新语文圆桌论坛在我校举行,“问题教学”成了这次论坛的主题。与会的专家,学者就此发表了许多高论,笔者就此也进行了一番思考。现以片言只语求教于大家。

  说明:

  《理想的阶梯》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教这一课,学这一课都有很多内容。我上这一课,采取了删烦就简的方法。针对学生对议论文有一定的基础的特点,我运用当今语文界流行的“问题教学法”,把本文的要点和抽象的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分割成几个代表性的问题,然后随着问题的解决,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且仅用1课时。

  第一,根据大家的预习情况,我把文章的要点分为四个大问题:观点问题、照应问题、详略问题、表达方式问题。然后,又把大问题分解为如下小问题:

  A:观点问题

  ①文章的中心

  ②作者从几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论点是什么?

  ③“理想的接替属于珍惜时间的人”一节中爱迪生和巴尔扎克的事例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B:照应问题

  ①诺贝尔、伽俐略和爱迪生都是科学家,但是作者为什么要把他们放在不同的语段里?

  ②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一节中,高尔基、布鲁诺、伽俐略的事例和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的事例能否调换,为什么?

  C:详略问题

  据我所知,本文中作者列举了12个人事例,可是,他们每一个人的传略中都洋洋洒洒数万言记叙他们的事例,本文能否那样写?为什么?

  D:表达方式问题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也或详或略地叙述了十几个人物的事迹,请你找出文中哪些地方是记叙,哪些地方是议论,并说说删掉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行不行,为什么?

  具体操作:

  首先,观点问题是议论文的关键问题,也是读议论文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抓住了论点,其他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中心论点找到了,从哪些方面论证的也就清楚了,于是分论点也就容易明确了。这时,要简单分析一下,让学生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中心论点统率分论点,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一部分;分论点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二,照应问题是阅读材料中常见的类型,在议论文中常常体现在材料和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子的照应上。《理想的阶梯》一文中有好些照应的地方:观点和材料的照应(例如:照应中的问题②),中心词语和材料的照应(例如:照应中的问题①),同一个语段中中心句和材料的照应(例如:照应中的问题③)。在第四册教材中,议论文单元明确了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关系,可是学生始终是一种非常淡薄,非常模糊的印象,通过这样的探讨和分析,学生能清楚地、深刻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在停留在表层感性的认识上。

  第三,详略问题和表达方式问题实际上是不同文体中材料的应用。众所周知,文体不同,写作的目的不同,即使同一则材料,我们应用的角度、侧重和详略都不同。《理想的阶梯》一文摆了大量的事实,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充分论证了“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中心论点,文章选取了12则事例,材料可谓充分。但是如果把这12人的事例都写成记叙文,岂不是洋洋万言。在此,应该让学生分析研究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这个问题比较难,教师不能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因势利导,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之通过比较,鉴别,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再补充完善,使之成为结论:记叙文中的记叙材料是为了突出中心思想,记叙事件的过程要有开端、发展、高潮等几部分,故而详。而议论文中的记叙只是下文议论的基础,故而略,且记叙的“基点”必须和议论相吻合。因此,议论文中可以有大量的记叙,但是它不能喧宾夺主,必须为议论服务,记叙文中可以有议论,但是它只能是画龙点睛,升华主题,也不能越俎代庖。

  可见,以上问题,表面上是孤立的,实际上环环相扣,彼此联系,而且涵盖了议论文的方方面面。以上问题解决了,这一课的要点有就掌握了。

  启发与思考:

  问题教学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前沿,也是对学生尊重的表现。我们的语文长期以来的“少、慢、差、废”是由于我们本身造成的。我们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答案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忽略了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问题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启发学生深入钻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网络纽带就是一个个有针对性、启发性、连贯性的问题。这样我们就把学生看成了活生生的人,把学生的思维看成了一堆待燃的柴。

  问题教学应该分三步走:首先应由教师引导,做出示范,逐步渡度到学生参与,最后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时,教师完全处于一种指导地位。于是,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成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演练过程,课堂有就成了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展示平台。这样我们的学生动起来了,思维活起来,“老师讲得天花乱坠,下面学生昏昏欲睡”的场面就会彻底消除。有问题,有解决,才有发展。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就会为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题教学中的问题要有三性:实用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实用性就是问题的设计要有效,不能装腔作势,无病呻吟,每一个问题都要求解决实际的问题。层次性就是问题要有层次感:有难有易,有大有小。发展性就是问题的提出要有相对的长远性,某类问题要注重培养学生感某方面思维或能力的发展:即不同的年段,不同的学期,不同的知识能力要点都要围绕学生发展的需要。

  参考资料:

  《问题意识与问题教学》(陈钟梁)

  《中考语文黄金指导》(山西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教案《雨霖铃》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
说课指导:《失街亭》教案
高一语文《呼吁》教案
《理想的阶梯》新课案
《张家界》(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艺术镜头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微型教案设计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