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的原则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3:22:3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的一般原则是,在发展的背景下去理解学生的行为,在发展的框架内去评价学生的行为,其中主要包括发展常模、发展过程、发展的稳定性。

(一)发展常模

在发展的背景下理解小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行为,首先要考虑发展常模。小学生的许多行为是随年龄变化的,在某一年龄阶段很普遍的行为,在其他年龄可能相对就不普遍。如对黑暗和想象中的生物的恐惧在低年级小学生中相当普遍,但以后随年龄增长就减弱了。承认小学生行为的发展变化对于心理健康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同样的行为在某一年龄阶段属于发展正常范围内的,而在另一年龄阶段可能是病理的指标。

小学生的心理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因而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应当考虑测量工具是否提供了适当的、特定的年龄常模。心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心理机能或行为在某些年龄阶段发展变化较快,而在其他年龄阶段却相对平稳,年龄常模中年龄组的划分应能体现这一特点。正确利用发展常模所提供的信息对测量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在心理健康测量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发展过程

为了正确解释测量的结果,评价者还必须了解小学生的发展过程。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小学生的一般发展过程,其二是每个小学生独特的个人发展史。

一般发展过程指年龄阶段的发展。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都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机能(如认知、情感、言语)或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或发展需要,这种独特的发展需要导致了与年龄相关的发展变化。仅把小学生的行为与年龄常模比较,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些行为在某些年龄有明显的增多,不能确定它们究竟是正常发展过程的变形,或是与正常发展有质的偏离的病理发展过程的指标。

小学生的个人发展史应包括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如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等)的一般发展状况、既往病史和家庭史。了解小学生独特的发展过程将有助于探明心理问题形成的机制和原因。

(三)发展的稳定性

稳定性指的是行为跨时间、跨情境的一致性。从发展的观点正确看待小学生心理特质和行为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稳定性的程度取决于所测量的心理机能和行为的类型,取决于测量的是心理机能和行为的哪些方面,取决于测量的是孤立的行为还是不同维度行为的集合。例如,心理学研究普遍表明,外化行为(如多动、攻击行为等)比内化行为(如恐惧、抑郁等)更为稳定,不同维度的行为集合比孤立的行为更为稳定。

正是考虑到发展的稳定性和变异性,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测量必须基于多种背景、多种信息源,这样才能作出综合的客观的测量。为了更好地理解小学生跨情境的变异性,在测量小学生心理特质和行为本身之外,对其他许多重要背景(如家庭、学校、同伴等)的相关方面也应该进行测量,因为许多重要的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小学生的适应。

(四)共生现象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中除了要考虑发展因素之外,还应当注意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共生现象。所谓共生现象,是指同一个学生的适应问题或心理障碍总是两个或更多的问题相继或同时出现,很少是孤立的单一问题。观察发现,许多小学生经常会出现多方面的(如情绪、学习、社交等)问题,这种共生现象的高比率决定了心理健康测量必须是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测量不仅应跨越不同的背景,而且应跨越不同的心理机能,不仅要测量学生、家长、教师所报告的问题,而且要测量在适应中那些潜在的共生问题。有时我们会发现,一些最初报告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主要问题,一些症状可能会因其他共生问题而加重。



相关文章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状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质理论
地理教案:气候灾害及其防御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投射理论
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的原则
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的特性与种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经前期综合症
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的意义
地理教案:大气环境保护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