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二节课堂群体的管理教师资格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7:26 07:08:1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id="mar11" class="lyn42">

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一)群体的定义
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二)群体的特征
它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其一。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其二,群众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其三,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
(三)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及相关因素
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人的活动起阻碍作用。
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一是活动的难易;二是竞赛动机的激发;三是被他人评价的意识;四是注意的干扰。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一)正式群体
1.正式群体的定义
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2.正式群体的发展过程
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非正式群体没有特定的群体目标及职责分工,缺乏结构的稳定性,但它有不成文的规范和自然涌现的领袖。
2.非正式群体对个体影响的决定因素
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程度。
(三)正确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首先,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并以此协调大家的行动,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彼此之间相互认同,从而使班级成为坚强的集体。其次,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对于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该支持和保护。对于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持慎重态度,积极引导,联络感情,加强班级目标导向。对于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教育、争取、引导和改造。而对于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则要依据校规和法律,给予必要的制裁。
(四)班集体一学生的正式群体
1.班集体的含义
班集体是一种按教育管理要求而组织起来的学生正式群体。
2.班集体的特点
(1)是教育系统的一体;(2)组建有强制性;(3)成员水平相仿;(4)有共同目标;(5)教师处于核心地位。
3.班集体的心理功能
(1)满足成员需要;(2)提供社会化机会;(3)比较调节。
三、群体动力的表现
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等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
(一)群体凝聚力
1.群体凝聚力的含义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2.群体凝聚力的体现方法
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
3.群体凝聚力对课堂管理功能寒现的影响
关系融洽、凝聚力强的班级,会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加强群体凝聚力的措施
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考@试大\其次,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相关文章


第十四章第二节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教师资格考试
第十四章第一节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教师资格考试
第十三章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教师资格考试
第十三章第三节课堂纪律的管理教师资格考试
第十三章第二节课堂群体的管理教师资格考试
第十三章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教师资格考试
第十二章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教师资格考试
第十二章第三节选择教学策略教师资格考试
第十二章第二节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资格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