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国际信息产品有限公司供应链系统经验谈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10:07:18 22:35:3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从前我们有很多订单,每天的订单大概有30个,平均每个订单是50台,现在我们的模式已经变成bill-to-order(按单生产),每天差不多有300个订单,平均每一个订单的量不到10台,甚至有42%的订单是从1台机器开始。"说到这,长城国际信息产品(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IIPC)供应链总监彭鼎泰不禁显露出得意的神态,并继续道,"从一个较高的层次来看,通过SCM,我们能够令每年物料周转率达到104次。另外我们交货的承诺从以前的70%提高到97%。"

  目前,IIPC接受的订单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来自于IBM内部,另一种是来自客户的直接订单。如今,IIPC在接到订单后的24小时之内就能够生产完成。

  全球化带动信息化

  在过去的几年里,IIPC相继运用了很多IT系统,有SAP的ERP系统R/3、PeopleSoft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最早我们只向国内市场提供产品,后来拓展到亚太地区,2001年开始向欧洲供货,今年也要提供给美国。提供的产品总共有13000多种。”IIPC咨询总监黄永文显然没有想到公司的业务拓展会如此迅速,“外部市场在不断地变化,我们必须按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为此,IIPC改变和优化了很多的业务流程。

  在两年前完成了SAPR/3系统与IBM其它系统的整合后,IIPC又进行了两次大的系统更新,分别在财务和分销模块上,完成了与IBMERP系统的连接。2002年4月,IIPC又完成了与IBM销售订单管理系统的连接,并且还增加了重要的供应链管理系统——i2的APS(先进计划调度系统),以期增强了与供应商的协作及计划和调度的能力。

  目前IIPC供应链的整个流程是,通过IBM总公司系统把所有订单传到IIPC的R/3系统,IIPC再把一些物流的供应状况或库存传给I2的需求计划,之后把所有的资料,传给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再反馈给R/3,R/3又把它传到IBM总公司系统。据悉,这一个基于WEB的系统,这时供应商就可以从Internet来看现在IIPC对零件的需求是什么状况,并及时进行反馈能否满足要求。供应商零件的需求反馈之后,IIPC已经能够知道供应商能够提供多少零件。通过这些零件,就知道IIPC能够满足多少客户需求的订单,并确定什么时候能够做好送给客户。

  i2处理订单胜SAP

  “虽然R/3系统中SAP生产计划模块也可以做计划,但是我们的模式是是客户导向的,可能每一个小时都要变。如一小时前客户需要100台某型号的机器,一小时后却改为两种型号各50台。所以我们每一天都要做一次物料的需求,以便知道供应商能满足多少,库存有多少的物料,当天能生产出多少。”黄永文认为,虽然SAP和i2中有一些功能是重叠,但i2更能应付客户随时改变的订单。

  不过,黄永文也承认,i2和SAP也需要接口进行连接,不过目前的连接还比较稳定。只是供应商在Web上看IIPC物料的需求,然后进行反馈,但由于系统由美国IBM公司进行维护,两边工作时间不同,有时候难免会产生疏漏,但是这些事都可以安排,如果事先联系得好,他认为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彭鼎泰补充道,IIPC的供应链不是一个系统,而是几个系统连在一起的模式来进行的。”从前我们每天的生产计划都是由人来做的,如今我们能生产多少、排程是怎么样,通过APS系统就全部自动化了。”

  虽然IIPC的SCM去年4月才真正上线,但彭鼎泰认为其供应链管理早就进行了,并在不断进化、改善。今后,还要采用一些新的IT供应商提供一些新软件,以进一步提高系统表现。

  在IIPC信息系统的规划实施中,IBM总部IGS(IBM Global System)给予了大力支持:借助IBM美国和墨西哥实施SAP的经验,利用IBM全球服务作为IIPC强有力的顾问,IIPC实施SAP的工作量减至最小。在IBMIGS的帮助下,IIPC有能力对IT基础设施,如:无线网、IBM激光打印机、SAP专用网络、防火墙等等,进行重新设计和实施。

  评估合作伙伴

  谈到供应商的选择,彭鼎泰认为一种产品一般都存在很多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就如同选择合作伙伴,首先要对这个合作伙伴从系统上做一个评估,尽量采用标准化的平台。即使对方有一个特别的系统,也要去讨论一些方案,把这个平台建立起来。不同于ERP的实施,企业进行供应链的管理时面对的是上下游的合作厂商,来自外部的阻碍和困难,也给了不少成功实施过ERP的企业带来过困难。IIPC是否也遇到类似情况?

  令记者意外的是,彭鼎泰对此的回答是“真的没有什么比较大的障碍”。“我们的这种改变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大家都会从一种受益的角度来看待整个项目的实施,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共识,变化变革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取得这样共识之后,就没有什么障碍了。只是我们需要处理的是变革、变化本身带来的一些需要协调的工作。比如说我们供应商,需要更多的接口,或者更多的一些协作。”



相关文章


2010现代物流概论:物流成本服务质量与标准化(2)
2010年现代物流概论:第五章物流技术及其装备(2)
物流案例分析:香港利丰集团供应链管理的实践
2010年现代物流概论:第五章物流技术及其装备(1)
长城国际信息产品有限公司供应链系统经验谈
物流案例分析:中软冠群公司的供应链管理
物流案例:戴尔全球副总裁捧出供应链管理法宝
物流案例分析:Hershey 告别低效的供应链
物流师考试案例:戴尔的“零式供应链”模型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