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基础预算管理体制和财政政策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05 14:28:4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内容提要

本部分的主要内容为:预算管理体制和财政政策,即课本上的第四和第五节

二、主要考点

(一)预算管理体制

1.掌握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熟悉我国实行过的三种财政体制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3.掌握分税制的基本含义、现行分税体制下支出划分的范围、收入划分的主要内容、与分税制配套的主要相关措施的基本内容。

(二)财政政策

1.掌握财政政策的概念

2.熟悉财政政策与相关范畴的联系和区别

3.掌握财政政策的五大基本目标的内容

4.掌握税收、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国债和预算五大政策工具的功能和作用原理

5.掌握财政政策的分类方法和各类政策的特点

6. 了解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出台背景,熟悉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

7. 掌握积极财政政策与一般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区别

三、内容讲解

(一)预算管理体制

1.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内容

①概念:简称预算体制,也称财政体制,是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支范围,规定预算管理权限与责任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广义的预算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国有独资公司财务管理体制、文教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狭义的预算管理体制就是预算体制本身。

②内容:

A. 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级次;

我国预算管理主体按照我国的政权机构分为5级:中央、省、市、县、乡。

B. 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

这是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C. 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分清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常委会、各级政府、各级财政部门的权责范围。

D. 预算调整制度和方法

一般由财政部门提出并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经同级人大常委审查批准后方可执行,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例题:单选

按照我国的预算法,省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与否由()决定。

A省级人民代表大会

B省级人大常委会

C省政府
D省级财政部门

答案:C

2.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1993年,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统收统支出体制:即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是1950—1952经济恢复时期的预算体制,在三年调整时期和文革时的一些年份也用过。财力、财权高度集中于中央。

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1953—1979年实行。

③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0—1993年实行,也称“分灶吃饭”体制。

相关文章


中级经济基础经济学
中级经济基础财政
中级经济基础经济基础
中级经济基础国债
中级经济基础预算管理体制和财政政策
中级经济师考试内容:经济基础知识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常考内容总结
2006年经济师考试基础课重点总结(三)
2006年经济师考试基础课重点总结(二)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