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仿真试卷一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21:18:3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和第Ⅱ卷(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矍铄 挑大梁 抱蔓摘瓜 旁证博引 男儿有泪不轻弹
B.朗润 露馅儿 鞭僻入里 陨身不恤 浪子回头金不换
C.菁华 解扣子 一蹴而就 词不达义 吃不了兜着走
D.井陉 过电影 虚钱实契 铤而走险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解析:A.证—征;B.僻—辟,陨—殒;C.义—意。
答案:D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教育部不久前曾发出留学预警,提醒赴挪威留学前,务必要先______留学学校的办学层次,以防被骗上当。
(2)《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自______四年来,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根治“豆腐渣”工程,______要严格质量管理,______要在反腐败上下功夫。
A.核实 颁布 既/又
B.核实 颁行 不仅/还
C.核准 颁行 既/又
D.核准 颁布 不仅/还
解析:“核实”:审核是否属实。“核准”:审核后批准。“颁布”:公布。“颁行”:公布并施行。要发挥作用,单“颁布”不行,还得在实际中施行,故第(2)句中用“颁行”优于“颁布”。第(3)句是递进关系,而非并列关系,故应选用“不仅/还”。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曲歌更是个平实的人,虽然在工作中她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可以说在当地是个家喻 户晓的名人了。
B.环境部长主张对大规模的排放量要加强限制,但经济部长却以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影响社会稳定为由,与其分庭抗礼、针锋相对。
C.关于李咏要离开“幸运52”栏目组的消息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D.巴以局势日益紧张,鲍威尔紧急飞赴中东斡旋,敦促双方执行中东路线图计划,布莱尔也不断为其敲边鼓。
解析:D.“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一般用在口语中,不与庄重的词语共同使用,用在此处,犯了语体色彩不合的错误。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读书可使人吸纳古今开创理想世界,马克思正是在阅读中历经40年勤奋探索,终于完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确立。
B.一批对艺术十分钟情而又有高质量的运作水平的经济人的出现,对艺术市场的发展以至画家的作品进入流通领域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C.张大江在学院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四处搜集和研读有关自动化控制的各种资料,运用最新的技术改革了放映设备。
D.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解析:A项“在阅读中历经40年勤奋探索”表达不清,可改为“在40年的勤奋阅读和探索中”,另“完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确立”搭配不当,可改为“确立了唯物史观,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C项成分残缺,“在……下”是介词结构作状语,谓语部分加了一个“他”,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张大江”便没有相应的谓语。删去“他”或删去“张大江”。D项句式杂糅,该句将“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问题”和“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杂糅在一起,可以改为“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问题”或“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
答案:B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
寒食和清明是两个传统节日。清明节在阳历4月5日前后,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古人过寒食节要吃冷餐,不许生火做饭,称为“禁烟”。清明进行扫墓活动,祭祀祖先,追念死者。许多地区是把两个节日当作一个连续几天的大节来过,节名单称一个寒食;古代诗歌中的寒食节,往往是把清明包含在内的。
据典籍记载,远在商朝就有寒食禁烟的制度,后来又附会上一个介之推的传说。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国人,跟随晋文公流亡国外十九年,曾割下腿上的肉给文公充饥。文公归国执政后大封功臣,介之推不在其列,就与老母隐居绵山。文公让人点火焚山,想逼他出来,不料他竟抱住大树被活活烧死。为了纪念介之推,晋文公下令,在这天全国严禁烟火,以后相沿成为定例。这样便有了寒食节,禁烟火也便成为咏寒食清明诗的一个重要话题。
我们先来欣赏唐代诗人孟云卿的七言绝句《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堪悲”就是可悲,“远堪悲”就是更可悲。说时间是常常,说空间是处处,“往往”是经常而又普遍的意思。“子推”,介之推的异名。全诗大意是:
二月末的江南鲜花满树,寒食节在他乡更觉心悲。
穷人家少不了断炊停火,不限于明日纪念介之推。
诗的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的秀丽景色表现诗人在他乡过寒食的极度伤感,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他乡寒食远堪悲”一句,很容易使人想起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然而,孟云卿在这里是不是单纯抒写佳节思亲的伤感呢?请看诗的后两句:“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这常常不举烟火的贫居者究竟指谁?指诗人自己吗?诗人孟云卿,唐明皇天宝年间考进士落榜,一生只做过低级文官,虽有“正直而无禄位,忠信而久贫贱”的美称,但总不至贫贱到没有饭吃的程度。因此诗中的贫居者,与其说是诗人自指,不如看作一般穷苦百姓更为恰当。诗人感慨地说:江南大地上,多少穷苦人家,由于无米可煮,无柴可烧,常不免断炊停火,灶不生烟,绝不只在纪念介之推抱树焚身这一天!诗人所以要说“寒食节在他乡更觉心悲”,主要原因正在这里。也正是这里,我们分明触摸到一颗以民间疾苦为怀的悲悯之心。
(赵慎修《寒食清明诗话》)
5.以下文字与第二自然段所提供的信息不相悖谬的一项是
A.“为了纪念介之推,晋文公下令,在这天全国严禁烟火,以后相沿成为定例”,可见寒食节是在民间自发形成的。
B.寒食节禁烟制度的产生,从时间上看要比介之推的传说早得多,因此寒食节起于介之推只是一个传说。
C.十九年来,介之推一直忠心地跟着晋文公,可文公执政后竟忘记了介之推,可见他是个忘恩负义的人。
D.晋文公总算知错能改,为了让介之推从山上下来,竟用火烧之法来逼他。他的做法不对,但心还是好的。
解析:A.附会说法,不能确定;C.不封官不等于忘恩负义;D.去寻他不等于晋文公自感有错。
答案:B
6.作者认为孟云卿的这首绝句所要表达的主旨是
A.孟云卿的诗歌很容易让人想起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
B.作者写了江南二月秀丽迷人的景色,但要表现的却是诗人在他乡过寒食的极度伤感。
C.这首诗歌表现了作者佳节思亲的伤感,也表现了他对民间生活疾苦的深沉同情和关怀。
D.诗歌前面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后面用的是委婉的说明,平静中藏深沉。
解析:A.不关主旨;B.含意缺漏;D.是写作手法。
答案:C
7.下面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写诗在写到寒食节的时候常常也把清明包括在内,有些地区也把两个节日合成一个大节来过,节日的名称却还叫寒食节。
B.据典籍记载,寒食禁烟的制度在商朝就已经出现,后来又出现了一个介之推的传说,给寒食节更增加了有趣的人文内涵。
C.现在讲到寒食节,源头常常追溯到介之推的事情上,从这篇短文看,节日的起始应另有源头,介之推只是一个附会的说法而已。
D.作者认为孟云卿写的七言绝句《寒食》绝不是为了纪念晋时的介之推的,其用意主要是为了表达对贫苦百姓的关怀和同情。
解析:原文有“绝不只在纪念”语,故D项错。
答案:D

相关文章


浙江明年普通高考新政出台会考听力将作参考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仿真试卷一
据省教育考试院:明年我省高考出台新政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仿真试卷二
山西:2006年高招第一批A类第一志愿情况公布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