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高考历史模拟考试卷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21:59:0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2006年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高考历史模拟考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一、本题有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l 、汉武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 
A .彻底解决了汉匈民族矛盾          B .使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 .在西南夷地区设郡管辖            D .首次在今广东地区设置管辖机构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外来文化影响最深的领域是
 A .数学     B .农学       C .文学        D.艺术
3 、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行省
4 、中国占代赋役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演变。与以前的赋役制度相比,一条鞭法的显著特点是 A .赋役征银     B .取消人头税       C .按田亩征税         D .按人头征税 
5 、能够反映15至 18 世纪中国对外关系新特点的历史事件是
 A .郑和下西洋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中央设立理藩院    D .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 
6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仁干撰写 《 资政新篇 》 ,提出了
 A .建设“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方案     B .学习西方和改革政治制度的新方案
 C .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D . “平均地权”和关注民生的改革方案 
7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最深远的影响是 
A .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B .建立了近代海军 
C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 .实践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8 、厂东齐禺籍人邓世昌英名存世的主要事迹是 
A .在广东虎门率部抗英牺牲               B .在甲午战争中率致远号舰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C .在扬州镇压太平天国东征军牺牲         D .在天津大沽炮台抗击英法联军牺牲 
9 、康有为在 《 应诏统筹全局折 》 中提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 … ”其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建立 
A .君土立宪政体     B .民主共和政体      C .君土专制政体        D .开明专制政体 
10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颁布到被废除,大约存在了 
A .两年      B .五年        C .十年          D .二十年 
11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因此他 
A .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 .组织工农群众,建立革命政党
C .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D .发起新文化运动,倡导民土与科学 
12 、国共两党能够实现第一次合作,最主要是因为 
A .共产国际的帮助                     B . “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需要 
C .二七大罢工的教训                   D.国民党的革命性 
13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表明 
A .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 .国民党放弃反共立场                     D .民族利益高于党派利益 
14 、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
 A .消极抗战导致大片国土沦陷                B .积极反共导致对日作战不力 
C .积极抗战阻滞了日军的侵略进程             D .全面抗战粉碎日本速战速决计划 
15 、 1946 年和 1949 年新旧政治协商会议 
A .解决了中国各党派的关系和地位问题      B .确立了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C .体现了党派平等、共商国事的基本精神   D .制订或修改了国家宪法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渡江战役的胜利     C .三大战役胜利      D .解放军占领南京 
17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其有利因素不包括 
A .苏联的援助                        B .石油工业发展迅速,能源有保障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农村及其他各行业的人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