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设置谁做主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21:54:0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高校专业调整,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社会、市场对于热门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然而,专业调整到底以何为标准?政府在专业调整中又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在专业设置中,应该如何平衡市场、高校、政府的关系?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教育部已取消了《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目录》范围内专业的审批规定,改为备案制,还在部分大学试行了专业自主权试点。但政府还保留对“目录”外专业与控制性专业的审批权。自主设置专业权并没有切实落到高校手中。

专家认为,专业设置的权力应下放给学校,这是法律赋予高校的权力。政府包办专业,只能导致政府的教育负担越来越重,妨碍了学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完全放开,确实需要一段过程。政府要做的工作,一是制定办学规范,并依据规范指导和监督高校的办学情况;二是发布社会需求信息,尤其应该充分利用教育中介调查、预测各类需求信息,并及时反馈给高校,促进用人单位与高校、学生的沟通。

目前新增的专业,有很大一部分是往年的热门专业或急需专业。撤销专业,高校给出的理由也与就业情况不理想有关。这说明高校设置专业越来越重视社会需求,但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以就业率定专业生死的倾向,有的地方明确提出就业率低的专业要停办。

专家认为,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给大学教育提出了3个问题。其一,就业率能不能准确反映社会需求。比如,目前矿业专业的学生就业难,是否能反映我们不需要矿业人才?高校逐年降低矿业人才的招生和培养;矿业专业学生减少,煤炭工业发展面临严重的人才危机。专家不无忧虑,一旦煤矿行业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真正懂煤炭资源利用和安全生产的人才要在哪里培养?

其二,高校能否片面根据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现在,大学教育在就业的考量下,“术”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专业设置偏向技能型而非基础理论教育似乎也理所当然。但如果所有专业都变成了行业对口培训,培养的就不是人才,顶多只是高级匠人。

其三,学校不断根据市场调整专业,调整自己的办学方向,市场是否买账?有的学校明明以理工科为特色,看见艺考越来越热,就非要发展艺术类专业。这种做法,不但新增的专业没有前途,而且自身传统也会消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