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堂]<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反复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23:25:4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反复是作者在文章中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而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在鲁迅先生的不朽名篇《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为了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及其走狗文 人的阴险无耻,激励人们牢记这次惨案,继续战斗,就有意识地运用了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

  (一)

  ①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②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点东西的必要了。

  ③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吧,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

  以上加点的三句话分别出现于文章的一、二两节中,表成一组明显的反复句。作者为什么要在这短短的两节运用这些字面上几乎完全相同的句子呢?

  我们不妨联系上下文来看一看,第一句很显然是承接程君的请求而言的。“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而且在生活的艰难中又“毅然预定了《莽原》的全年”,这说明刘和珍有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坚强意志,也说明刘和珍不仅是作者的学生,更是作者志同道合的战友。现在她“为了中国而死了”,作者自然觉得应该“写一点东西”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的悼念。这也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第一个目的;第二句是针对这“似人非人的世界”而言的,作者要“写一点东西”揭去“许多东西的人相”,让人们清醒地知道,“所住的并非人间”,使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早日到尽头,这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也是作者为生者而写的最大心愿;第三句是针对“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而言的,即针对“庸人”们而言的。作者要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

  可见,这三句话虽然在字面几乎完全相同,但在反复的运用中,其意义却在逐层加深,最终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写本文的主旨;悼念烈士、揭露敌人、激励生者。

  (二)来源:www.examda.com

  ①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②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来源:www.examda.com

  ③呜呼,我说不出话。

  为了悼念烈士,揭露敌人,激励生者,作才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然而“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面对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作者“已经出离愤怒了”。分别出现于文章第一、四、七节中的①②③这三句意义相近的话语,正是作者内心对敌人愤懑之极的表现。这三句话,在句式上虽各有不同,但在语气上却一句比一句强烈,既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作者悲愤的情绪,同时又使文章在结构上显得严谨周密一脉贯通。

 (三)来源:www.examda.com

  ①强拖出校之后……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②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③况且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④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⑤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以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和蔼的旧影。

  从《记念刘和珍君》的写作目的来看,它显然不是一般的纪念文章,也不详写刘和珍的生平,便作为写人的记叙文,为了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作者也刻意对人物进行了刻画描写。本文对刘和珍的外貌描写,抓住她“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特征,并在全文中多达五次强调这个特征。这样反复渲染其外貌特征的作用有三个:

  一、突出刘和珍和蔼、亲切、乐观、坚毅的性格特点。

  二、表达作者对于刘和珍之死的痛惜之情。

  三、加强揭露、控诉敌人的力量。来源:www.examda.com

  在这里,反复无疑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揭示中心思想方面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

  通观《记念刘和珍君》全文,可谓强烈的悲愤一以贯之,正如许广平所说,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而这强烈的一字一泪的悲愤之情,不也正体现在文章中的反复语句中吗?



相关文章


[专题讲解]“压缩语段题”的解答要领
[专题讲解]常见的“文言文固定格式”
[专题讲解]析隐拓宽转换-谈话题的解读
[同步课堂]琵琶行
[同步课堂]<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反复
2007上海春考语文卷语言表达题解析
高考备考:现代文主观阅读题解析
同义词辨析归类(290个)y-z
同义词辨析归类(290个)t-x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